qiyedongtai
中国企业赴美投资注意四方面
Publish Time:2013-03-13 00:00:00
Source:新华网
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当下,中国企业赴美投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美国国际性战略咨询机构斯考克罗夫特集团公司合伙人、曾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委员的倪可文(Kevin Nealer)和美国国际性商业咨询机构麦克拉迪联合顾问公司高级总监、曾任美国主管中国方面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的祁俊文(Amb. James Keith)近日联合撰文——《中国企业在美投资:机遇大于风险》,发表了他们的见解。下面是他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但视其增长趋势,今年的投资总额很有可能超过60亿美元。华盛顿和北京都有人认为,三十年前日本在美国激进的、有针对性的大规模投资(到1990年日本对美投资总额超过831亿美元;五年中几乎增长了4倍),造成了美日关系紧张;如今随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举足轻重的投资者,中国企业在美国工业和服务业所拥有的份额不断增长,这种紧张局面有可能再次出现。
但是,麦克拉迪联合顾问公司和斯考克罗夫特集团公司(McLarty Associates & The Scowcroft Group,由美国前白宫高级官员和外交官等组成的两家国际性咨询机构 — 编者注)的专家们相信,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
美国专家认为,投资对于中美关系会造成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影响。事实上,相比那些日本公司,中国企业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在美国取得成功。正如日本企业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美日两国更加紧密的结合,中国也已经踏上这条成功之路,并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像今天中国人的投资一样,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投资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出口盈余之上(1985年日本外汇储备为270亿美元),但是当年和现在的贸易结构组成有着显著差异,能够导致失衡的因素已经截然不同。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日本产品,会在劳动密集的行业,如汽车、电子、钢铁等等,挑战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公司。然而,三十年过去,美国经济社会已然转型,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提供就业,而且中国贸易所关注的,是美国不再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所以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2012年为4250亿美元)与许多美国商品并不构成直接竞争。
美中贸易的确关系紧张摩擦不断,在透明度、公平性、程序合法、财产保护和监管程序等方面,种种难题不一而足,但如今的情形和30年前的日本相比,进口相关的敏感因素已经相对较少。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 美国商业咨询机构 — 编者注)已就这个问题做了出色的研究。
其次,日本企业来到美国时,带来了自有的商业模式。他们仍然高度依赖于自己的供应商网络,没有急于本土化;而且,在早期阶段,日本人并未做出努力融入他们所投资的社区。同样,日本的管理风格具有层次化和自上而下的性质,日本企业试图灌输的企业文化常常与美国更个性化、互动式的作风发生冲突。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能够较为快速地适应全球规范,其许多特色都来自美国的管理风格和思想。中国公司从创建伊始就懂得什么是良好的企业公民价值。
最后,中国企业没有必要、看来也没有可能重复日本当年那种错误决定——购买地标性地产或有争议的产业。那种性质的收购行为,大都引得美国人心生反感: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1989年日本三菱以14亿美元收购,几年后折价售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并购);圆石滩高尔夫球场(Pebble Beach Golf Course,1990年日本人熊取谷稔以8.4亿美元收购),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
不难理解,中国公司抱怨说,美国没有像中国一样把允许的投资项目拉一个清单,有些人以为美国的监管审查程序统一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资产收购。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审查程序只会覆盖很小一部分的商业交易。
敏感的行业,特别是电信或与国防有关的产业,对任何外国买家都是挑战,而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例如,2006年,美国政府就拒绝了迪拜港口集团收购六个美国海港的管理权。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明白,审查过程中要向监管机构咨询;如果能得到关于当地法律和政策上的有利建议,就可以避免大部分失误。美国法律推定所有的投资都是允许的,只有极少数情况,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原因,可能会限制交易。
虽然美国有一部分人对于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抱有成见,但是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赞成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中国在美投资可以为填补中美关系中的这一“信任赤字”做出重大贡献。
凭借着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从外商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投资中我们所学到的种种经验教训。因此,对于有意在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懂得传播你的信息的重要性。你的公司来到这里是为了成为一个社区的一部分,你要帮助本地人保留工作,你要做好准备缴付公平份额的税款,你要以推动美国运转的那种精神作为立业基础,因为这样做同样有利于中国。让你的“邻居们”知道你在这里会长期存在——用你的投资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社区,以此来证明这一点。
二、要与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起发现投资机会。目前许多州都设有驻华办事处,他们会赞助定期的贸易代表团,以此鼓励中国投资。借助于当地合作伙伴的支持,中国企业可以在美国建立一个有利于良好投资的政治空间。
三、密切关注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正在做何种决策,而不要局限于你所关心他们在未来可能会做、或可能提出的方面。美国政策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性的最佳证据,就是他们多么地欢迎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企业公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联邦政府设立了一项计划(名为“选择USA”),以协调和支持各州、地方和联邦确定及鼓励外商投资的方案。过去的几年中,美国派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务和经济方面的外交官已经开始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帮助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找到机会。
四、如果你是一家外国主权财富基金或外国银行,请注意美国白宫下属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有哪些举措,他们正在研究的战略会促进并支持你注资基础设施等等投资美国经济的努力;并请关注这些战略如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真正的机会。
美国已经发出明白无误的信息,其政策方向清晰明了。有责任心的外商在美投资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通往成功的道路任由你选择。土地和企业资产的价格现在可能正落到低谷,但这些价格将在未来几年内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而高涨。如果说有一段最好的时机,让中国的投资者来协助我们共同成功,那么,现在正是时候。
但是,麦克拉迪联合顾问公司和斯考克罗夫特集团公司(McLarty Associates & The Scowcroft Group,由美国前白宫高级官员和外交官等组成的两家国际性咨询机构 — 编者注)的专家们相信,这种观点是明显错误的。
美国专家认为,投资对于中美关系会造成积极的、而非消极的影响。事实上,相比那些日本公司,中国企业可以花费更少的时间在美国取得成功。正如日本企业对美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美日两国更加紧密的结合,中国也已经踏上这条成功之路,并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像今天中国人的投资一样,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投资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出口盈余之上(1985年日本外汇储备为270亿美元),但是当年和现在的贸易结构组成有着显著差异,能够导致失衡的因素已经截然不同。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日本产品,会在劳动密集的行业,如汽车、电子、钢铁等等,挑战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公司。然而,三十年过去,美国经济社会已然转型,更多地依靠服务业提供就业,而且中国贸易所关注的,是美国不再具有相对优势的领域,所以目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2012年为4250亿美元)与许多美国商品并不构成直接竞争。
美中贸易的确关系紧张摩擦不断,在透明度、公平性、程序合法、财产保护和监管程序等方面,种种难题不一而足,但如今的情形和30年前的日本相比,进口相关的敏感因素已经相对较少。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 美国商业咨询机构 — 编者注)已就这个问题做了出色的研究。
其次,日本企业来到美国时,带来了自有的商业模式。他们仍然高度依赖于自己的供应商网络,没有急于本土化;而且,在早期阶段,日本人并未做出努力融入他们所投资的社区。同样,日本的管理风格具有层次化和自上而下的性质,日本企业试图灌输的企业文化常常与美国更个性化、互动式的作风发生冲突。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能够较为快速地适应全球规范,其许多特色都来自美国的管理风格和思想。中国公司从创建伊始就懂得什么是良好的企业公民价值。
最后,中国企业没有必要、看来也没有可能重复日本当年那种错误决定——购买地标性地产或有争议的产业。那种性质的收购行为,大都引得美国人心生反感:纽约的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1989年日本三菱以14亿美元收购,几年后折价售出);哥伦比亚电影公司(Columbia Pictures,1989年索尼公司以34亿美元并购);圆石滩高尔夫球场(Pebble Beach Golf Course,1990年日本人熊取谷稔以8.4亿美元收购),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
不难理解,中国公司抱怨说,美国没有像中国一样把允许的投资项目拉一个清单,有些人以为美国的监管审查程序统一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资产收购。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审查程序只会覆盖很小一部分的商业交易。
敏感的行业,特别是电信或与国防有关的产业,对任何外国买家都是挑战,而不仅仅是针对中国。例如,2006年,美国政府就拒绝了迪拜港口集团收购六个美国海港的管理权。一个聪明的投资者应该明白,审查过程中要向监管机构咨询;如果能得到关于当地法律和政策上的有利建议,就可以避免大部分失误。美国法律推定所有的投资都是允许的,只有极少数情况,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的原因,可能会限制交易。
虽然美国有一部分人对于中国的崛起所带来的影响抱有成见,但是超过半数的美国人赞成与中国建立强有力的、互惠互利的关系。中国在美投资可以为填补中美关系中的这一“信任赤字”做出重大贡献。
凭借着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从外商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投资中我们所学到的种种经验教训。因此,对于有意在美投资的中国企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懂得传播你的信息的重要性。你的公司来到这里是为了成为一个社区的一部分,你要帮助本地人保留工作,你要做好准备缴付公平份额的税款,你要以推动美国运转的那种精神作为立业基础,因为这样做同样有利于中国。让你的“邻居们”知道你在这里会长期存在——用你的投资建设一个更强大的社区,以此来证明这一点。
二、要与美国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一起发现投资机会。目前许多州都设有驻华办事处,他们会赞助定期的贸易代表团,以此鼓励中国投资。借助于当地合作伙伴的支持,中国企业可以在美国建立一个有利于良好投资的政治空间。
三、密切关注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正在做何种决策,而不要局限于你所关心他们在未来可能会做、或可能提出的方面。美国政策对外国投资的开放性的最佳证据,就是他们多么地欢迎从国外引进资金、技术和企业公民。有史以来第一次,联邦政府设立了一项计划(名为“选择USA”),以协调和支持各州、地方和联邦确定及鼓励外商投资的方案。过去的几年中,美国派往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商务和经济方面的外交官已经开始接受培训,学习如何帮助外国投资者在美国市场找到机会。
四、如果你是一家外国主权财富基金或外国银行,请注意美国白宫下属的国家经济委员会有哪些举措,他们正在研究的战略会促进并支持你注资基础设施等等投资美国经济的努力;并请关注这些战略如何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真正的机会。
美国已经发出明白无误的信息,其政策方向清晰明了。有责任心的外商在美投资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欢迎,通往成功的道路任由你选择。土地和企业资产的价格现在可能正落到低谷,但这些价格将在未来几年内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而高涨。如果说有一段最好的时机,让中国的投资者来协助我们共同成功,那么,现在正是时候。
- Prev:我国风光发电核心装置在中国北车研制成功
- Next:变频器行业在未来将维持高速增长
RECENT NEWS
-
近期新开贸易航线汇总,出货有更多选择!
2021-05-26 -
货币政策“稳”字当头
2021-04-02 -
央企进陕签约项目已落地193个 完成投资超1222亿
2021-04-01 -
首开新局!55辆宇通E12出口丹麦,市场占比超60%!
2021-03-17 -
山河智能微小挖打开日本市场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