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延续增长态

来源:中国贸易报 时间:2022-03-01 00:00:00

受芯片短缺、物流成本激增、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2021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呈现震荡上行走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整车(不含低值电动载人汽车,下同)出口197.54万辆,同比增长106.4%;出口金额343.5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6%。

我国整车出口的突出特点是电动化大势已至,新能源汽车出口异军突起。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60万辆,同比增长291.4%;出口额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237.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占比最大,为35.6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83.6%;出口额84.94亿美元,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额的77.2%。

从出口产品结构分析看,乘用车出口量占整车出口总量的75.8%,较2020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9座及以下小客车与小轿车出口分别位居第一、二位,分别出口54.34万辆及51.45万辆,同比增长88.4%及88.3%;以上两类车型出口量占整车出口总量的53.6%。

在出口市场方面,亮点纷呈,欧洲市场增速最为明显。亚洲仍为我国整车出口最大市场,出口58.01万辆,同比增长73.8%,出口额103.06亿美元,同比增长82.7%;其次是拉美市场,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3.6%和131.4%;我国汽车出口第三大市场是欧洲,出口量创纪录地达到48.98万辆,同比增长184.7%,出口额1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7%,增幅居首位。

2021年中国自主品牌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车市逐渐回暖;二是汽车走出去从“体力输出”转向“智力输出”,自主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得到加强;三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明显。

当前,我国汽车出口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芯片成最大制约因素,一月份新车产销双双下滑。芯片短缺的影响将全球主要市场的新车销量拖入负区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月,欧盟乘用车新车注册量下降6%至682596辆,标志着今年第一个月欧盟汽车销售出现历史新低;据全美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发布的数据,美国1月轻型车销量下降9.8%至100.3万辆;日本与韩国1月份新车销量分别下降14.2%和19.2%。

新冠病毒变异加剧航运紧张,高运价抬高成本压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21海运述评》称,运输成本受到了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贸易便利化环境和航运连通性。目前集装箱运费飙升的情况并未缓解,将持续推高进口和消费价格。到2023年,全球进口商品价格将增长11%,消费者物价指数则将上升1.5%。该报告认为,以美国和欧元区为例,集装箱运费上涨10%可能导致工业生产累计收缩1%,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

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全球经济回暖、宽松货币环境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从中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上行态势或已成型,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调。因此,对大宗原材料价格进行监测预警,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风险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汽车出口与中国汽车产业同步,处在由大到强的转变过程中,发展模式由性价比引领,转向以技术、价值满足消费者更高追求为目标。在品牌战略方面,中国车企纷纷推出高端豪华品牌,上行进攻高端市场;在产品规划方面,中国品牌以质促量,不断研发前沿车辆技术,持续提升产品力。在2021年全球销量排名前20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8席,合计占比28.1%,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在全球首发车、概念车、新能源车三项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数据上,中国车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优势。

因此,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有望延续增长态势。同时,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新增长点。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2.0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产业链不断完善,5G技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等前沿车辆技术开始量产装车,新技术新产品已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国内智能网联技术的发展或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比较优势。

新能源、智能网联将更为深刻地改变汽车产业生态,电动化为双碳目标赋能的实践将更为成熟。在2021年出口量翻番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站上新的起点,唯有以产品力引爆品牌力,以大胸襟谋划大市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从而实现由大向强的历史性转变。(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