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2021年汽车出口创纪录 2022年有望再上新台阶

来源:中国汽车报 时间:2022-02-22 00:00:00

一、2021年汽车出口刷新纪录

2021年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扰动全球经济的不利因素下,我国整车出口摆脱近年来徘徊震荡的局面,延续了2020年四季度高位运行的走势,创下新纪录。据海关统计,2021年我国整车(不含低值电动载人汽车,下同)出口197.54万辆,同比增长106.4%,出口金额343.56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3元),同比增长119.6%。其中,乘用车出口149.72万辆,同比增长119.9%,出口金额22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0.8%;商用车出口47.82万辆,同比增长73.0%,出口金额1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78.4%。

受芯片短缺、物流成本激增、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2021年各月整车出口呈现震荡上行走势。1~6月出口稳步攀升,6月、8月、10月接连刷新单月出口纪录,为历史同期所罕见;由于7~8月供应链短缺使产能下滑,导致9月出口有所回落,10月、11月再度攀升至20万辆附近,有力支撑了全年出口翻番的目标;12月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二、2021年整车出口亮点不断

1.出口产品结构相对均衡

2021年,我国整车出口产品结构略有调整。分车型看,乘用车仍是出口主力,占整车出口总量的75.8%,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加近5个百分点。9座及以下小客车为第一大出口车型,共出口54.34万辆,同比增长88.4%,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36.3%;小轿车位居第二,共出口51.45万辆,同比增长88.3%,占乘用车出口总量的34.4%。以上两类车型占整车出口总量的53.6%。

2.新能源汽车出口异军突起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42.60万辆,同比增长291.4%;出口额110.01亿美元,同比增长237.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出口35.6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83.6%;出口额84.94亿美元,占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额的77.2%。受疫情影响,客车出口仍然萎靡,但混合动力客车出口表现可圈可点,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增幅高达387.8%和716.0%。

2021年我国出口车型整体分布情况

3.对欧洲、大洋洲出口增速明显

亚洲(不含中国的其他地区)是我国整车出口的最大市场,出口58.01万辆,同比增长73.8%,占出口总量的29.37%;出口额103.06亿美元,同比增长82.7%。其次是拉美市场,占出口总量的26.19%,出口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43.6%和131.4%。排名第三的是欧洲,对其出口量创纪录地达到48.98万辆,同比增长184.7%,占出口总量的24.79%;出口额11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93.7%,增幅居首。之后是非洲,占出口总量的11.17%。值得一提的是大洋洲,虽然对其出口刚突破11万辆,占出口总量的5.82%,但增速很快。

从国家看,对智利出口量最大,出口19.14万辆,同比增长237.4%;沙特排第二,出口13.3万辆,同比增长35.4%;俄罗斯排名第三,出口12.15万辆,同比增长183.8%;比利时列第四位,出口11.09万辆,同比增长491.2%;澳大利亚列第五位,出口9.58万辆,同比增长140.1%。在我国出口排名前20的国家中,有11个国家的出口量增幅超过100%。在出口额方面,比利时以30.82亿美元居首,同比增幅552.4%,主要出口车型为纯电动乘用车,占比高达78.9%。

2021年我国整车出口量前10国家

4.传统汽车生产基地出口优势明显

从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整车出口额看,传统汽车生产基地出口优势较明显。2021年,上海市、山东省、浙江省位列整车出口前三位,出口额分别为88.21亿、39.51亿和27.78亿美元。排名前十位的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辽宁省增幅最大,出口额和出口量同比增幅达503.5%和237.4%。出口额前十的地区合计出口整车172.82万辆,出口额为267.29亿美元,占整车出口总量的81.6%、出口总额的77.6%。

5.自主品牌进入国际化新阶段

2021年,自主品牌出口屡创佳绩,开启国际化新篇章。比如,奇瑞集团2021年出口量为26.92万辆,同比增长136.3%,连续19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目前奇瑞在俄罗斯的市占率达2.5%,销量排名第8;在巴西连续5个月进入销量前十榜单,同比增长84.7%,市场份额升至2.3%,超越日产和雪佛兰,创造了新的销售纪录。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已获得不少国家的认可,并不断挺进欧洲市场。2021年以来,比亚迪、红旗、名爵、上汽大通、小鹏等先后在欧洲市场推出全新电动车型,蔚来也登陆挪威市场。此外,近几年自主品牌头部车企海外布局速度明显加快,比如长城汽车去年8月和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就收购巴西伊拉塞马波利斯工厂正式签署协议,以加速其在南美市场发展及战略落地。

三、汽车出口不利因素犹存

1.经济复苏动力减弱,全球供需失衡加剧

经合组织(OECD)发布的经济展望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6%,在2022年和2023年放缓至4.5%和3.2%,并指出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胀飙升比预期的持续时间更长,且上升幅度更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为5.9%,2022年为4.9%,在奥密克戎新毒株出现后表示可能进一步下调预期,不仅考虑到疫情的反复,还包括全球供应链阻塞、劳动力短缺、通胀加剧、疫苗接种不平等问题等尚未得到解决。

当前全球经济仍受疫情困扰,奥密克戎的蔓延再次对各地产生冲击,但市场预期在起初的悲观后很快转为乐观。随着经济正常化的趋势更加明朗,全球经济面临进一步调整。美国在高通胀和就业率上升的影响下,退出量化宽松和加息预期走高,导致市场波动性加剧。预计美元走高将对全球汇率市场产生冲击,大部分国家面临疫情期间政策退出问题,需防范外部风险转向对金融资产价格、汇率、跨境资本流动带来的多重影响。这些均会对我国汽车出口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2.芯片制约全球新车产销下滑

芯片短缺对汽车产量的影响将全球主要市场的新车销量拖入负增长区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12月,欧盟乘用车注册量下降22.8%,连续第6个月下降;2021年欧盟新车销量下降2.4%,至970万辆,创历史新低。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和全国微型车协会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日本2021年国内新车销量(含微型车)为444.83万辆,较上年减少3.3%,连续3年下降,销量为2011年后10年来最低水平。据全美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发布的数据,2021年美国新车销量为1493万辆,同比微增3%。虽然中国车企受芯片短缺影响相对较小,但也不可忽视其对产品生产的制约。

3.自主品牌产品同质化竞争仍待破解

近几年,部分自主品牌已经实现了产品结构升级,产品力和价格定位有明显提升,也为品牌价值注入了新的活力,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和“走上去”的转变。不过,由于定位接近、产品价格区间差距不明显,所以自主品牌出口同质化竞争依然存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利润。对于自主品牌来说,差异化竞争才是取胜的核心,要加强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前期调研,与竞争对手展开对比和分析,从而挖掘出既符合市场需求,又非竞品拥有的独特属性,从定位、产品、服务等多个维度打上自己的独特标签。

4.航运紧张依旧,高运价抬高成本压力

自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海运集装箱运价已飙升了3~4倍。2021年四季度,集装箱运费有所回调,然而出口需求旺盛,船舶运力供给依然紧张,全球港口拥堵情况仍未得到明显缓解。物流供应链涉及船舶、码头和内陆运输等多个环节,层层递进式的供需错配导致全程供应链系统性运能短缺。同时,码头处理能力瓶颈也是造成集运有效供给下降的原因之一,港口配套集疏运体系的周转不畅,铁路、卡车和内陆仓储等环节高度拥堵,加剧了集运供应链拥堵的复杂性和延续性。随着奥密克戎新毒株的出现,已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加强了防疫措施,航运紧张局面恐将进一步加剧。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表的《2021海运述评》称,运输成本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质量、贸易便利化环境和航运连通性。如果目前集装箱运费飙升的情况持续下去,将推高进口和消费价格。到2023年,全球进口商品价格将增长11%,消费者物价指数将上升1.5%。该报告认为,以美元和欧元区为例,集装箱运费上涨10%可能导致工业生产累计收缩1%,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前景。这对于汽车出口显然是不利因素。

 5.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业链协同能力不足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幅增长,对动力电池的需求同步攀升,并将需求向上传导;多家动力电池企业满负荷生产,致原材料供应进一步趋紧;国内锂电池原材料大部分依靠进口,一方面遭遇航运涨价及运力紧张双重挤压,另一方面主要进口来源地原材料价格日益走高。叠加执行“双碳”减排措施的影响,动力电池行业成本压力陡增。

德国经济研究所(IW)认为,至2030年,全球3600万辆电动汽车将需要1300GWh动力电池。照此计算,已知的钴储量仅够使用11年。高需求导致竞争加剧,原材料供应安全对于汽车工业而言非常关键,动力电池重要原材料钴、锂和石墨将面临供应风险,铂、铱和镍也可能成为制氢的供应瓶颈。

全球经济回暖、宽松货币环境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在于成本、定价和资金周转等方面。从中长期来看,原材料价格上行态势或已成型,短期内难以大幅回调。因此,对大宗原材料价格进行监测预警,建立产业链上下游的风险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否则会影响到我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性价比。

6.新能源汽车全价值链要素短板仍需补齐

经济全球化促使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成本洼地”,推动供应链日益分散化,但疫情的冲击使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引起各国关注。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价值链进一步细化和延伸,涉及环节更多。在电子电气架构与软件算法、中央计算芯片、功率半导体等核心“卡脖子”价值环节,国内主机厂与供应商积累较为薄弱,目前仍处在跟随阶段;电池、电机、电控作为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的供应链集中度过高,二三级供应商生存压力倍增。虽然我国新能源车企在部分核心产品上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并获得了市场规模优势,但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看,新能源汽车窗口期在未来两年内即将关闭,补链强链任务依然艰巨。

 四、2022年汽车出口形势整体乐观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同步,处在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中,发展模式由性价比引领,转向以技术和价值满足消费者更高追求为目标。提升自主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扩大中国汽车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实现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是“十四五”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1.经济增速回落,滞胀情绪升温

世界银行于2021年12月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指出,中国经济继2021年上半年强劲反弹之后,下半年有所降温,预计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达到8.0%,2022年增速将放缓至5.1%。当前中国面临三个突出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从外需拉动转向内需拉动,从投资和工业主导转向更多依靠消费和服务业;二是应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和私营部门发挥更大作用;三是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转型。

高盛预计2022年全球GDP可能增长4.5%。疫情仍然是复苏动力的决定性因素,供需不平衡导致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疫情再次恶化,而劳动力短缺、通胀上行都可能导致各国央行执行更加激进的缩减政策,继而导致经济下行。

2.中国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促迅速走强

新能源汽车已是全球汽车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翻番,同比增幅为108%,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年增长率,市场规模接近65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创纪录的9%。在经过数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发后,中国品牌不断创新上行,持续丰富产品线,开始以全新的品牌和产品抢占市场。在2021年全球销量排名前20的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8席,合计占比28.1%,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比亚迪、上汽、长城、广汽均连年上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品牌已具备了先发优势,2021年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数量与金额占比分别达到整车出口的21.6%与32.0%。2022年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新能源汽车出口再创新高。

3.智能网联产业链逐渐成型

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2.0阶段,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迅猛,产业链不断完善。整车企业纷纷推出了装载固态激光雷达、超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长距超声波传感器等智能网联装备的车型;包括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操作系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视觉交互、人脸识别、语音人工智能、实景抬头显示、智能穿戴设备互联等前沿车辆技术开始量产装车。国内智能网联技术发展对出口如虎添翼,有望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比较优势。

4.芯片等供应链短板与海运仓位紧缺将部分缓解

目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在海运方面,2021年下半年汽车滚装运输船订单呈现暴增态势,据不完全统计,至10月汽车运输船新船订单量已经达到40艘,加上备选订单在内共计56艘。尤其是各大船东纷纷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针对新能源汽车自重增大的特点,新建运输船在船体结构与甲板厚度方面专门做了加强,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国际物流增长的新趋势。

5.预计2022年整车出口增长25%以上

回顾2021年,自主品牌出口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球车市逐渐回暖;二是汽车走出去从“体力输出”转向“智力输出”,自主品牌差异化竞争优势得到加强;三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展望2022年,智能网联将更为深刻地改变汽车产业生态,电动化为“双碳”目标赋能的实践将更为成熟。从汽车“走出去”到“走进去”,产品差异化优势、海外市场培育、全球化深度布局等要素缺一不可。在年出口量翻番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站上新的起点,惟有以产品力引爆品牌力,以大胸襟谋划大市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综合研判,商用车因受商业景气度影响增速趋缓,乘用车将引领整车出口持续上行,纯电动乘用车占乘用车出口比重将达到30%,2022年整车出口有望登上增长25%的台阶。(作者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陈菁晶 孙晓红)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