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时间:2015-11-03 00:00:00
“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9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990万千瓦,这意味着前三个季度已接近去年全年的新增装机量。四季度由于受国家能源局增调光伏装机量影响,我国光伏产业可能出现跳跃式增长,有望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光伏装机大国。”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近日召开的光伏发电并网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传递的信息。他同时指出,预计今年新增装机量肯定超过去年,可能要第三次位列全球新增装机量第一。
研讨会现场更值得关注的话题还有,近期对于火电上网电价将下调的讨论,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和火电的上网电价差距再次拉大,可再生能源竞价优势减弱,降价压力随之增加,并有可能推进光伏上网电价下调速度。
前三季度新增装机同比增161%
年初,全年全国新增光伏建设规模1780万千瓦的目标一发布,对我国光伏产业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高出预期的建设规划表明了政府对于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发展的坚定信心。近期,根据各地201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及发展需求,国家能源局对部分地区调增了530万千瓦光伏电站年度建设规模,这意味着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了30%的年度指标。
在政策支持加强、国内市场不断拓展的情况下,我国光伏行业逐步走出低谷,今年以来更是加速回暖。
市场热情在前三季度的光伏并网装机数据里已有充分体现。来自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量达到3795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17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625万千瓦。1~9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990万千瓦,同比增长161%。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量832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量158万千瓦。“过去国内光伏产业有一句话叫‘两头在外’,关键的一头就是‘市场在外’,95%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自己的市场只占产量的5%以下,这是外界诟病我们光伏产业的痛点。”王勃华表示,非常可喜的是,现在我国光伏的制造业和用户端形成了齐头并进的格局,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逆势增长,并且还在加速回暖,这是很难得的。
光伏上游产业链的回暖迹象也十分明显。记者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其中,多晶硅产量约为10.5万吨,同比增长20%;硅片产量约为68亿片,电池片产量约为2800万千瓦,均同比增长10%以上;组件产量约为3100万千瓦,同比增长26.4%。光伏企业赢利情况明显好转,前10家组件企业毛利率超过15%,多数企业扭亏为盈。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时璟丽在研讨会现场透露,根据前三季度的装机量和目前项目在建进展预测,今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量将略高于1500万千瓦,截至今年底累计装机总量将达到4300万千瓦。
随成本下降补贴将逐渐减少
在研讨会现场,补贴压力和电价调整的话题成为参与量最大的讨论议题之一,也为光伏刚刚回暖的复苏之路增添了一层不确定性。赞成者认为,目前大型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有了比较大的下降,从2013年每千瓦接近一万元,到现在基本上都低于8000元的水平,大型光伏电站具备了下调电价的条件。同时,下调光伏电价,使其与传统能源同价竞争也是必然趋势。而反对者认为,我国目前光伏上网电量占总电量的比例偏低,弃光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样的行业现状没有能力消化下调的电价。
时璟丽介绍,光伏电价的补贴来自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经过了4次调整,在该政策2006~2014年实施的9年中,共颁布了19期,累计支付资金1282亿元,其中2014年后4期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中支付了508亿元,补贴的需求和补贴发放的数量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不断攀升的装机量已使得补贴资金捉襟见肘,而补贴的总量目标是根据一定时间内整个产业的市场容量来确定的,背后更是财政补贴、政策支持、电网输送能力等多重力量发挥作用。
记者从研讨会现场了解到,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问题,如果继续全部依靠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形式解决的话,按照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为2.2亿千瓦测算,若想保持现在火电、风电、光伏价差不变,“十三五”期间的电价附加需要调整为2.5分/千瓦时。如果可再生能源规模再增加,电价附加需要上调为3~3.5分/千瓦时,光伏补贴需求将占据40%以上。
时璟丽指出,补贴发放要有资金来源,通过电价附加增收的1.5分/千瓦时,现在来看是不够的,下一步需要研究解决补贴来源的问题。她指出,可以利用下调火电上网电价所腾出的降价空间,用于解决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缺口问题。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火电上网电价下调将传导给可再生能源,并透露出一个信号: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下降的可能越来越大,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时间临近。事实上,未来要作出调整的不只是光伏上网电价,或许还将包括政府对光伏行业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