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航网
时间:2015-09-25 00:00:00
自1985年我国首次启用电脑预订机票业务以来,民航信息化发展建设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30年来,民航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信息化对于民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9月24日,第十三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在浙江杭州成功举办。在论坛上,来自中国航信、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民航局空管局等10余家单位的信息化专家,围绕信息安全、移动商务、智慧机场等热点议题作了精彩的演讲。本报特摘编17名嘉宾的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科研中心主任 吴宏刚:
随着中国民航高速发展,机场规模越来越大,布局越来越复杂,机场的交通流量和密度逐渐增加。机场面临的安全和效率的运行的压力也非常大。民航二所近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在这个方面来为民航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方案,主要内容为场面运行管理、智能灯光系统、跑道异物探测、驱鸟、围界监控、旅客移动服务六个方面。
在场面监视运行管理方面,民航二所研制了一套高精度的监视和场景系统,现在得到了有效的推广。这套系统不用改装任何飞机的设备,就可以进行有效的监控。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比如微功耗的雷达、物联网技术对站坪的定位精度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并将飞机、车辆等三维形态表现到系统当中,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冲突发生。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机场旅客移动服务领域。现在旅客到了机场,最主要的要看的是我们的标志牌。人多的时候,可能看不清楚航班信息或者不方便看。能不能利用手机的APP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国外的很多公司也在研究这个东西,包括像哥本哈根机场已经把机场的很多电子地图放到网上,通过下一个APP可以分析,一看图知道登机口在什么地方。
目前,我们二所开发了旅客智能乘机助手的应用,首先能感知到旅客所处的位置,标志登机口在什么地方,餐馆什么地方,洗手间什么地方,旅客就知道现在从我这儿到我要去的,输入我的航班号就知道这儿到登机口要多少米,这样服务质量将得到充分的提高。
今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要把乘机个性化。如果一年下来建立一个机场几千万旅客的大数据分析,就知道所有旅客走过的足迹,愿意在哪些商场停留,他们从这儿到登机口走了多少距离,平均多少,非常精确的数据,可以做精细化的分析,为今后机场的服务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