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时间:2015-07-08 00:00:00
研发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国际芯片产业再一次迎来并购高潮,寡头趋势加剧。对于中国芯片产业,国际并购潮在带来更多机遇的同时,也在提醒,单纯买技术/专利的老路已然走不通。
并购潮再起
近日,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宣布,以总价167亿美元收购编程逻辑芯片的领头厂商阿尔特拉(Altera)。此次收购创造了英特尔并购历史上的最大金额记录。
此次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是看重其能为英特尔效益增速最快的数据中心业务带来更强的竞争力。受大数据及云计算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影响,目前数据中心处理器为英特尔带来144亿美元的年收入,其年增长率达到18%。无疑是继PC处理器后,英特尔的第二个“聚宝盆”。
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可谓一石两鸟,不仅获得数据芯片的技术垄断能力,还可加强在移动、物联网端的布局。2014年英特尔移动芯片销售额为2亿多美元,相比2013年下降80%。
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只是最新一波全球芯片并购浪潮的浪花。今年3月,新加坡安华高科技以37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芯片厂商博通;荷兰半导体制造商恩智浦公司则斥资约118亿美元收购了知名半导体厂商飞思卡尔;5月份美国微芯片科技公司又宣布兼并麦瑞半导体公司。据市场研究公司Dealogic预测,今年芯片产业并购总金额或在800亿美元左右。
此轮芯片产业并购潮的产生,主要推力是芯片产业正从传统PC端向移动、物联网端转移。另一方面,随着后摩尔定律时代的到来,芯片的研发成本正不断攀升。芯片厂商单纯拼技术规格的时代正逐渐远去,拼设计以及技术整合能力正成为主流。
然而,频频发生的收购也加剧了寡头趋势。只是不同以往的产品规模寡头,今后英特尔和高通的示人面目将是技术寡头和专利寡头。
中国买家
其实最早掀起此次并购潮的是中国企业。
就在市场传出英特尔收购阿尔特拉消息后不久,今年5月2日,美国著名的镜头芯片生产制造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Technologies)宣布,已同意被一个中国财团以约19亿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之后的消息透露,这起收购由浦东科投联合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芯片设计分基金管理公司清芯华创发起。
为解决我国芯片消费严重依赖海外进口,国产芯片厂商不强的局面,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新政策及融资平台创立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芯片企业一直在加快收购海外芯片企业的步伐。
2014年5月,著名芯片企业星科金朋(STATS-ChipPAC)曾披露,有公司有意进行收购,但并未披露具体内容。后来证实,收购方是中国的两家企业——江苏长江电子科技公司和天水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12月23日,长电科技发布公告称,与芯电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12月22日签署了《共同投资协议》,联合收购星科金朋。
而由神州龙芯、中芯国际、创投等组成的中国财团拟并购美国AMD的传闻,更将中国芯片企业并购浪潮推向顶峰。虽然该消息还没能得到最后证实,但从AMD公司2014年财报来看,收购恐怕并非空穴来风。
2014年AMD的收入为55.1亿美元,亏损额8300万美元。而公司债务规模更是达到22.1亿美元。目前AMD正经历新一轮的产业重组,嵌入式和半定制融合处理器(APU)业务成为新亮点,已实现初步盈利。
从企业效益考虑,剥离亏损的逻辑芯片业务符合AMD利益。而不差钱的中国财团,显然是AMD最可能的接盘者之一。
不过,虽然通过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能解决中国芯片企业最缺乏的技术/专利等难题。但目前中国芯片产业链条还比较薄弱。在国际芯片产业化分工已较为彻底的情况下,中国芯片产业的突围更需要依靠中国制造、软件、通信产业等综合实力的提升。
中国“芯”突围
自芯片技术与产业诞生之日起,便伴随着企业间的并购与标准之争。经过多年的整合,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从早期的上百家,发展到目前的十几家。这是一种商业趋势,同时也是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结果。
近几年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一方面由芯片产品的价格低廉化促成,但更重要的是被用户和开发者对简单、高效的交互操作模式的需求推动。
这就使得在芯片这一基础硬件背后,更需要庞大的软件及制造业支撑。而此轮全球芯片企业的并购,也是希望扩充芯片软件系统的支撑范围以及产品设计的灵活度。
相比较国外芯片业,我国的芯片产业从上游装备制造,到下游系统软件、电子产品,都存在各种缺失,产业链条薄弱,在全球产业链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中国芯片的突围,目前可以依靠的不是芯片产品本身,而是芯片配套产业需求的带动,没有国产软件、操作系统、通信技术标准、高端装备制造、民生产品的发展,中国芯片产业很难度过最初的成长期。
另外,从历史发展上看,依靠单一产品都无法带动一个芯片企业乃至产业的发展。如成立于2010年的瑞萨电子,其由三菱电机、日立制作所以及NEC联合组建,意欲在世界范围内恢复日本的半导体事业。
然而,因产品服务对象是日本的游戏机等某些出口型产业和企业,使得其产品覆盖面过于狭窄。最终,随着日本游戏电子产品的销量下降,该公司不得不走上倒闭重组的道路。
而主攻图像芯片设计的英伟达,谙熟硬件与软件的相辅相成之道,通过不断扩展在游戏设计开发领域的软件技术,奠定了在整个行业的基础地位。英伟达的发展也从单纯依靠电子产品,逐渐走向依靠整个游戏产业以及图像设计领域。
中国芯片的未来,一方面在于参与全球化产业分工,另一方面需要在中国产业链内形成生态环。显然,不管哪一方面,中国芯片产业都面临一段并不轻松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