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金在线
时间:2015-05-27 00:00:00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纺织机械生产企业正经历大调整、大洗牌的关键阶段,市场的竞争手段、企业的运营模式、客户的需求乃至消费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下游棉纺企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装备现代化进程在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不断显现,多数企业都在寻求一条智能高效用工少的生产和运营模式,单纯的规模扩张已经无法在当今竞争中占优势。国家正在经济转型调整关键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企业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发展。反腐也清除了经济中不正常现象,投资扩张等受到明显抑制。而一些企业没有按照市场规律去做实体,仍然有依赖国家政策的习惯思维。
笔者发现一个有趣而讽刺的现象,有些濒临倒闭的企业从企业理念上看,目标和口号都极为到位,例如实现跨越发展,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发展思路,以科技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如此美好的愿景怎么一下成了海市蜃楼?把“创新”当作口头禅,不是发自内心的需求,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实际成果,客户也不会买你的账。其实,有没有愿景及时髦口号并不重要,企业只要建立一套符合市场机制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面临的市场风险一定会小得多。
不少入不敷出的企业还有一个共同点是盲目投资。有的纺织机械企业听说轮胎火爆,借机进入轮胎行业,本钱未收又背新债,为还巨债又进入地产行业,遇上国家宏观调控,房子连成本价都卖不出去,总之,盲目投资不成,老本行也没守住。某家业内生产企业在2005年发展得红红火火,看到电紧缺开始盲目搞热电,隔行如隔山,一会搞房地产,一会又涉足化纤、毛纺,摊子越铺越大,从此跌入深渊,负债累累。
笔者还了解到,有个别纺织机械生产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弄来大量的土地,但没有按承诺的开发项目去扩大再生产,而是搞房地产以及其他不靠谱的项目,游走在某些地方政府追求政绩GDP—企业拿地投资找银行贷款—银行相关管理者吸储放贷冲业绩的怪圈。导致的后果是呆账、坏账越来越多,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为什么铺天盖地在讲转型升级、创新求变,而一些企业家口上喊着创新口号,实际上其价值理念、思维惯性压根儿没有重视对市场机会的把握,更多是随性、投机。没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招人才、留人才,建立用人机制,更没有核心原创技术、现代管理手段,不去潜心做精品、塑品牌,而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这样的企业如何实现创新?靠什么立足市场和稳定客户?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在某个阶段入不敷出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我认为,应该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应该避免决策的失误。从政府层面而言,应创造一种不受行政干扰的企业经营环境,同时,建立对企业经营状况监督、评估的权威机构。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创新激励体系,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一句话,做企业必须务实。纺织大国变纺织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具体量化指标抑制哗众取宠的企业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