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
时间:2015-03-03 00:00:00
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上依红)新的车桥工厂(年生产能力达30万根车桥)一期工程将在2015年春节后投产。这件事引起汽车产业界广泛关注,被称为商用车车桥行业正被逼上转型升级路的典型案例。
■逼上梁山
近年来,受国家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高油价、高税费、低运费等诸多因素影响,国内商用车市场需求直线下降,直接导致国内商用车车桥市场需求直坠谷底。因此,国内商用车车桥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015年2月10日,上依红售后服务部配件供应处处长罗富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中国整个商用车车桥行业来说,现有产能是市场实际需求的两倍。”
2015年2月11日,国内一家实力很强的商用车车桥企业的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4年以来,我们企业商用车车桥的实际产销量仅有生产能力的四分之一。当前,我们感到只有那些技术含量很高的进口商用车车桥销售情况非常好。”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虽然引进、消化、吸收了发达国家一些先进的商用车车桥技术并实现其本土化,但是,自主开发能力仍然非常低下,最大优势不过是产品价格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在商用车车桥噪声控制、加工精度、可靠性和承载能力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逼上梁山。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之下,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一些先进企业纷纷打出转型升级的旗号。
■“扩能”不只是扩大规模
上依红有一个老的车桥生产基地。这个老基地着力打造特色红岩车桥,年产能仅有6万根车桥。
2012年9月,上依红开始实施投资6亿元的车桥生产基地迁建扩能工程。
上依红30万根车桥的年生产能力将分3期工程来实现,一期工程将达到17.5万根的年生产能力。
在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上依红为什么还要实施车桥生产基地迁建扩能工程?
罗富安回答:“30万根车桥相当于10万辆重型车的车桥配套量,先期配装红岩重型车。商用车车桥行业产能确实严重过剩,我们的车桥生产扩能是另外一个概念。上依红原有车桥厂是建立在斯太尔平台上的,产品、技术和生产线已经老化。即将投产的车桥生产线是引进菲亚特技术建立起来、替代斯太尔平台车桥生产线的。相对老的车桥生产线来说,新的生产线车桥技术水平和产品品质有很大提升。”
上依红老车桥生产基地产品单一,仅有红岩重型自卸车车桥; 迁建扩能的新基地有非驱动前桥、单级减速桥、双级减速桥三大平台,涉及公路运输车车桥、客车车桥和特种车车桥等16个体系,有上百个品种,将大大延伸上依红车桥产品线。
上依红有关负责人说:“上依红车桥生产基地迁建扩能工程不只是扩大产能。在现有成熟的斯太尔车桥技术基础上,我们结合市场需求,引进领先的意大利菲亚特系列车桥技术,并自主开发出技术升级、同步世界的多系列新型车桥产品。新型车桥产品继续保持红岩车桥可靠、耐用的优势,同时还具有承载力强、整体性能好、安全性高等突出特点,可满足不同工况下多种重型车配套需求。”
■“打价值战”和“追求卓越”
2015年2月9日,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桥公司(简称大江信达车桥公司)总经理林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追求人、财、物和市场资源最佳配置,不贪大求多,不打价格战。”
中国车桥行业资深市场专家杨川介绍道:“大江信达车桥公司努力打造中国重型车车桥第一品牌,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积极推动产品从中低端向中高端、从单一产品向成套化产品集成发展,实现转型升级。”“面对国内外经济深度转型调整,我们顺势而为,调整机构,精细运营,外拓市场,内抓管理,成立技术中心,实施品质升级工程,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实现企业稳健发展。”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占朝回顾2014年,百感交集。
面向未来,王占朝说:“2015年,我们将继续坚持转型发展、追求卓越,以战略引领、客户导向、品质提升、创新求变为主题,以精益管理、创新驱动和服务型制造为导向,顽强拼搏、奋力进取。”
■老国企转型难
民营车桥企业异军突起,外资车桥企业强势抢占市场,对一些老国有车桥企业构成严重威胁。这些老国有车桥企业渴望转型升级、青春焕发,却苦于缺乏资金投入。
有一家老国有商用车车桥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现在却变得老气横秋、步履维难。
2015年2月11日,这家老国有商用车车桥企业的老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腹辛酸:“我们企业有1万多名退休职工,还有1000多名在职职工,包袱很重。同时,我们企业的商用车车桥制造设备和生产线严重老化,早就该更新改造了。我们企业有雄厚的商用车车桥技术基础和几十年积累的丰富市场资源,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就能够实现转型升级。但是,老国有商用车车桥企业得不到国家资金投入,无法转型升级,多年来一直亏损,留不住人才。我们企业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