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汽车报
时间:2015-03-03 00:00:00
国内诸多商用车企业把车桥当成必须由自己控制的关键总成。因此,国内多数商用车车桥企业分别是某一家商用车企业的分公司或控股公司或参股公司,占据所属商用车企业大部或全部车桥配套市场。这些商用车车桥企业就是非独立车桥供应商。这样封闭或半封闭式的配套市场,不同于采埃孚、阿文美驰、德纳等国际知名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开放式的配套市场。这是国内重型车车桥市场格局的最大特点。
早在1985年,国家就引进了包括驱动桥技术在内的奥地利斯太尔系列商用车技术。经过消化吸收,国内企业在引进斯太尔驱动桥技术基础上成功研制出斯太尔13吨轮边减速桥。凭借性价比高的优势,斯太尔13吨轮边减速桥迅速占领了中国重型车车桥配套市场。
国内商用车车桥产业正是从斯太尔车桥技术平台发展起来的。
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斯太尔技术平台越来越落后。市场呼唤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技术创新。同时,采埃孚、阿文美驰、德纳等实力强大的海外车桥企业纷纷步步进逼,不断加大力度挤占中国商用车车桥市场,也逼迫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技术创新。但是,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却陷入技术创新动力缺乏的泥沼。其祸根就在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大量存在非独立供应商。
非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背靠商用车企业,不愁市场,患有先天懒惰症,先天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也就先天缺乏技术创新动力。同时,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虽然有极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市场开拓欲望,但是,缺乏商用车企业庇护,在与非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竞争过程中总是处在不平等的弱势地位。
开发市场需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正是因为处在与非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不平等竞争的弱势地位,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技术创新常常冒着极大的风险。比如,有一家商用车企业开发一款重型车,解决不了车桥质量问题,便主动找上门去,请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江信达)车桥公司供应配套车桥。因为大江信达只生产少量特种车,所以,大江信达车桥公司实际上是一家特种车桥研究开发实力很强的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大江信达车桥公司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解决了那款重型车车桥质量问题。可是,大江信达车桥公司配套供应不久,那家商用车企业车桥公司就在这个基础上研制出特种车桥,便“轻易”取代了独立车桥供应商。
受不平等市场竞争的影响,独立商用车车桥供应商同样缺乏技术创新动力。
中国车桥行业资深市场专家杨川痛感:“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是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最大问题,也是制约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缺乏技术创新动力的情况下,国内商用车车桥行业低价格、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
和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商用车车桥质保期差距很大。发达国家商用车车桥在漫长质保期以后依然可靠性很高。但是,国内商用车车桥可靠性往往在质保期打折扣。有用户投诉,国内某大品牌商用车桥壳在“三包”期内炸裂,得不到及时赔偿,损失几十万元。
只有商用车企业车桥“自给自足”的封闭怪圈被打破,才能让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产生技术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