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14-10-13 00:00:00
北京9月28日,大城市拥堵难题怎么破?旧城改造如何是好?……27—28日,北京国际设计周“智慧城市专题论坛”中,中外专家共论北京城市规划,认为要保障公共设施建设,丰富出行方式,可多建人行道、自行车道。
9月26日至10月3日,2014北京国际设计周主体活动之一的“智慧城市版块”活动在京举行,包括“生长的天际线:1895-2014中国百年城市设计”、“历史的建构-当代中国建筑展”等多个城市主题的展览;及市长论坛、规划设计论坛、产业论坛三大专题论坛等。中外城市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等齐聚北京,共议智慧城市,为北京城市规划出谋划策。
在27日至28日为期两天的专题论坛上,荷兰国家基建与环境部前顾问汤·维尔霍文(TonVenhoeven)在论坛发言说,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一部智能车,更像是一片智能的区域,帮助民众进行信息的交流,建立起彼此的联系,“要让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发展循环经济很重要”。他强调,建立起良好的交通方式,可以帮助人们进行资源的循环利用,是成为智慧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
维尔霍文介绍,上世纪80年代,阿姆斯特丹的私车出行占到了交通行为的80%,但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地区的汽车交流量只有25%,公交车、自行车、步行的出行方式占据了主导。
阿姆斯特丹如何做到的?
维尔霍文称,要“注重微城市的建设”。他说,除了政策上大力鼓励绿色出行,阿姆斯特丹在建设中注重将不同的区域通过地铁、轻轨连接起来,配套大量的自行车道,让不同的区域内部自发形成了次区域和次中心,“让区域更加多元化”。他说,要建立完备的物流体系,在各种区域连接处建立起一些步行道和骑行道,“而不是只依赖一条高速公路”。
维尔霍文建议,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可以在铁路沿线、剧院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建设配套的基础设施,比如咖啡厅、商业区等,可以让人们早一点到达演出中心,在该区域停留更长时间,可有效缓解高峰期的压力。他介绍,东京在轻轨附近建设了各种各样的设施,把人们的活动分散到轻轨附近,既让交通体系更加有效,也为该区域带来更多商机。
针对交通规划,丹麦哥本哈根市政府文化休闲处首席执行官卡斯滕·豪鲁姆(CarstenHaurum)说,“哥本哈根一直在打造自行车高速道”。
他介绍,近年来自行车已成为哥本哈根人最常用、喜欢的交通方式,使得交通效率提高了30%。他介绍,“自行车高速道“可以一直从西南部通往城市中心,整个车道没有需要停车的地方,可以一路直行,“让大家觉得骑自行车比开车快多了。”
为有效缓解拥堵,位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则一直在努力建立起完整、成熟的公交系统。
巴塞罗那市首席规划师比森特·瓜利亚尔特(VicenteGuallart)说,要把公交路线、网络扩大,“不断地扩展步行区”。他认为,城市应该为民众提供各种各样出行的方式,如轿车出行、骑行、步行等,“越来越多地把自然融入到城市规划当中。”
“还要不断改善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瓜利亚尔特说。他介绍,巴塞罗那从市中心开始了路灯的改造,街道安装路由器提供WIFI,修复海滩,花了1.5亿欧元改善水资源系统以应对洪水等;还在公共空间安装了特殊的感应器,可以捕捉到噪音、二氧化碳等的排放情况。他说,巴塞罗那的城市规划很注重“公共市场的分布”,让人们在步行距离内可以去超市,去学校,去医院,去一些文化设施,而不需要乘车。
针对治理城市污染,瓜利亚尔特也分享了他的经验,称“要让建筑本身生产能源,可以提高能效”。他介绍,目前巴塞罗那正在开发一种太阳能房屋,即把一些太阳能板放到房顶上,让屋子可以直接给电动车等充电。
旧城改造有何妙招?上海世博西班牙馆建筑师贝娜蒂塔·塔格里亚(Benedetta Tagliabue),曾负责巴塞罗那的一片老城区改造任务。她介绍,巴塞罗那的一片老城区因为战乱等原因,建筑破败,当地民众很贫穷,“重新改造旧建筑,同时绝不破坏老建筑,保持建筑的持续性是我们的宗旨。”
改造老城区的市场成为她的工作核心。她认为,市场是吸引人流的关键,且可以和新城区联系起来。贝娜蒂塔邀请了很多艺术家、画家、设计师为集市创作了特殊的彩色屋顶,并对市场周边设施进行了一定改建。“人们更多地聚集到市场来,社交功能非常活跃,整个城区的品质都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