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尽管许多整车企业在布局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进程有着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事实上,何时建、如何建、建成后的效果怎样等一系列问题依然未解,这也成为业内争论的热点之一。
自建门槛高困难多
谈到自建零部件体系,就不能不提及产销两旺时的资源战,正是这个原因,让整车企业高度重视自身配套能力的建设。不过,年产销量达到多少才有投建零部件体系的必要?
业内分析人士杨再舜认为:“整车企业达到10万辆的年产销量时,就差不多应该考虑拥有关键零部件体系。整车企业可以尽可能多地拥有零部件体系,但投资要慎重,尤其发动机和变速器等投入较大,风险也相对大。企业应依据产品的受控程度和自身实力来决定。”
华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王延安告诉记者:“整车企业发展到6万~8万辆的产销规模,就可以考虑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不过,这也要看各企业的规划和策略。华菱对此比较慎重,暂时没有自建零部件体系的打算。”
“要建零部件体系话,也应该是开放的体系,而不是封闭的。国家应该给予产业政策或其他支持,让开放的零部件体系建立起来,这才是好的趋势。”集瑞联合卡车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涂小岳认为:“否则就会慢慢形成一种灾难,而现在已有苗头,就是哪怕年产1万辆的企业也打算做发动机。一个发动机项目从研发到制造出来的总投资差不多需要二三十亿元,一两万辆的产销规模怎么去支撑?”
某重卡企业相关人士也认为,自建零部件体系难度大,毕竟独立零部件企业有着很多积累,在行业认知、生产管理、加工工艺等方面都有成熟的经验。优秀的零部件企业经过多年打拼,在市场上有优势。“尤其是产品和售后比较成熟,用户认知度也高。所以,整车企业自建零部件体系有风险。自己做可能更好、更快地融合到体系中,但产品加工、生产工艺如何?设计是否合适?售后能否满足?还要经过市场和用户的验证,同时还有用户认知的问题。”上述重卡企业相关人士表示,商用车用户更注重口碑传播,独立零部件企业已经形成品牌优势,这对整车企业自建零部件体系也是个挑战。
“大而全”并无绝对优势
困难重重之余,整车企业自建关键零部件体系还面临着是多少优势的质疑。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谭秀卿告诉记者:“‘大而全’没有多少优势,自建零部件体系需要有设备投入,市场好的时候卖得出去,市场不好时,各项成本都要自己负担,这时候就是拖累。而如果采购独立零部件企业的产品就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与此同时,谭秀卿还分析道:“中国要发展15~20年才能达到欧洲目前的程度。而目前欧洲的企业都在谋求联合,如沃尔沃和雷诺、斯堪尼亚和曼等,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供应一些总成,降低研发费用。因此,并不是说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什么都自己干。沃尔沃和雷诺合作后,现在发动机是通用的,双方各自的发动机品种都减少了很多,就是为了节省管理和服务等成本,把整车价格降下来,提高了竞争优势。”
王延安则认为,不管零部件企业的产品线有多齐全,也不可能所有产品都是优秀的,独立零部件企业各有各的优势,这样一来,整车企业的选择更多,更自由。“比如要做160~240马力的轻量化车型,玉柴比较有优势;上海日野的产品比较适用于高端用户,工程类车型配套则是潍柴的强项。我们可以按车型来选择不同厂家的产品。”王延安表示。而自有体系的产品则比较受限和单一,所以,“大而全”谈不上什么优势,还得有销量的支撑。
此外,专业的零部件企业还少了很多顾虑,只要汽车产业在,柴油机就有市场,企业也就有空间。所以,专业零部件企业就敢投入、敢发展。“它们看重的是,3年或5年内,这个市场有没有可能达到50万台、100万台。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它们在各方面的投入会更为明显。”涂小岳认为,如果是整车企业自建的零部件体系,需要协调的环节就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