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船企有望三五年内打开海工装备突破口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时间:2009-07-08 00:00:00

数字表明,中国造船业远未走出低迷之势,两年内,情况也许将越来越糟。

绝处求生。专家预测,海洋工程装备市场有望成为中国造船企业走出低迷的新领域,中国造船企业有望在三五年内成为该领域内颇有竞争力的一股力量。

一组来自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新承接船舶订单11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6%。“我认为这一降幅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全球航运市场的低迷状况以及造船市场的供求严重失衡关系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虽然近期中国两家骨干民营船企(舟山金海湾重工和江苏熔盛重工)承接到大量新船订单,但这并不是市场基本面回暖的根本体现。”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梁志勇表示。

据了解,船舶这一产品的交付周期一般在两三年,因此,新订单的骤降势必对行业未来两年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那么,从企业和国家支持来看,分别应做哪些努力来扭转这一状况?

国家陆续出台的实施细则能否尽快落实是关乎造船业能否加快走出危机困境的关键。梁志勇指出:“目前公布的规划只是一个框架性文件,具有操作性的东西比较少,所以陆续出台的规划细则是值得船企期待的。对于企业而言,当前船舶企业的首要任务依旧是确保手持订单的安全,所以企业的任务当然是确保在建船舶和有效合同的顺利推进。这需要获得一定规模的买方信贷支持,此外还需要与船东保持密切沟通,尽量满足船东提出的部分要求,如延期交付、更改船价等等。”

长城证券机械行业分析师徐星月的看法更显悲观,他表示,船舶行业状况的好转跟整体经济形势有关,虽然中国经济在好转,但从世界来看,还远远没有恢复。并且就目前而言,整个行业运力过剩,已经是供过于求。他同时指出,有些船东会在船价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抄底”,但至于订单数量能否让这些造船企业糊口,都很难说。“企业努力也好,国家的振兴规划也好,都很难在一时之间扭转行业颓势。”

在整个航运市场低迷的状况下,找到突破口,挺过险境生存下去成为每个船企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而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在业内则是已经形成共识的,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圣坤指出,海洋工程装备的市场很大,至少10年内大有可为,不会产能过剩。

梁志勇同样看好这个市场:“我认为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值得期待。”据他介绍,今年下半年开始,国际上很可能会有一些新订单要投放,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造船企业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蓄势待发。但是,我国船企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的占有率仅为5%左右,与韩国和新加坡等造船企业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徐星月指出,虽然我国企业的技术与世界水平相比差距比较大,但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很明显。目前,国家扶持的力度很大,只要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技术水平的提高应该很快,“预计3到5年,技术的差距就会有明显的缩小。”

“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了到2011年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占有率达到10%,所以预计到2011年会有一定的起色。不过,要想实现大的跨越,可能要到2015年以后了。”梁志勇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