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工业报
时间:2009-07-03 00:00:00
近日,中国轴承工业协会表示,我国轴承工业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原定的主营业务收入840亿元,轴承产量80亿套的经济总量目标,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进步,行业实现快速稳健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轴承制造大国。我国轴承行业2009年经济总量增长预计将在10%左右。
金融危机对轴承行业的影响自2008年6月开始显现,2009年1?4月,轴承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减少29.94%。不过,4月利润环比增长44.94%,虽较3月环比下滑,但仍呈正增长,效益呈乐观上升趋势。
该协会名誉理事长张?凡认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阶段性的市场需求不足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矛盾将十分突出,但同时又是行业进行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升产业水平的大好时机。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2005?2008年的4年间,行业全部产品销售收入和轴承产量平均递增18.52%和19.52%,实现了行业的快速增长。
2008年,我国出口轴承33.9亿套,比上年增长2.75%;出口创汇2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07%;进口轴承15.8亿套,比上年降低0.73%;用汇26.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9%;贸易顺差达到2.8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行业内各经济类型企业都得到快速发展,以瓦轴为代表的大型国有企业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行业中坚骨干,以天马、万向钱潮、人本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发展迅猛。2008年末,全行业国有、民营、三资企业所占比重为14:66:20,民营企业的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成为行业的一支生力军。
集群化趋势更加明显
近年来,我国轴承工业逐步形成了区域化发展的特色,产能和产品水平、专业化协作能力都进一步提高。截至2008年年末,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114家,比2005年的66家增加48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55.5亿元,比277亿元翻了一番多,占全行业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61%提高到63.13%。
比较典型的地区有辽宁瓦房店地区的重大装备类轴承,洛阳地区轴承及零部件产学研集群,江浙的精密中小型轴承、江苏的滚针轴承和轴承装备以及浙江的轴承毛坯、山东聊城的轴承架等。
技术创新步伐加快
目前,我国轴承企业已能生产轴承品种规格7万余种,可以满足国内80%重大装备和重点主机配套需求,部分企业的产品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国内同类产品的水平,并开始进入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机市场。
以“神州飞船”、“嫦娥一号”等配套轴承为代表的航天、航空以及国防军工配套轴承已100%立足国内,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先进的毛坯成型技术、可控保护气氛热处理技术、数控切削加工技术、磨削超精研发生产线设备等以及CAD、CAPP、CAM、PDM、质量控制SPC技术等在行业内全面推广应用。
全行业拥有磨削超精研和自动装配生产线达到1000多条,为国家16个重大技术专项研发的275种新产品顺利完成,高精密森基米尔轧机轴承,大型滚压机配套轴承,特大型转盘轴承,瓦轴等企业生产的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洛阳LYC的重16.7吨,直径6.07米的特大型转盘轴承,哈轴七种“神七”火箭轴承等一大批新产品的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