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12-28 00:00:00
据海关统计,2010年前11月,我国集装箱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在国际经济形势逐步复苏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量在逐步恢复中,集装箱出口增长的趋势明显。
2010年1?11月,我国集装箱出口总计219万个,同比增加278.1%;总价值61.11亿美元,同比增加262.0%。其中11月集装箱出口28万个,价值9.58亿美元,出口环比有较大提升。
2010年的集装箱航运市场波动起伏,海运集装箱的短缺是造成海运运价上涨和托运人将他们的产品运抵买方困难重重的主要原因。进出口商对于集装箱短缺和舱位紧俏的抱怨,促使了美国联邦海事委员会FMC在3月份发表了一份针对美国进出口班轮贸易中船舶舱位和设备可得性方面的事实调查报告。
在该调查报告中担任调查员的FMC委员Rebecca Dye表示:“2008年后期以及2009年整年集装箱制造业的实质性停产是加剧全球性集装箱短缺的重要原因”。从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全年,基本上没有制造生产新的干货集装箱,在中国大陆的那些集装箱厂商已有许多关门歇业了。在2009年末,全球约有2600万TEU的集装箱,其中55%属于班轮公司以及其他运营商,45%属于租箱公司。
Alphaline统计,2009年全球集装箱船运力增加了6%,约有75万TEU,但是同年世界集装箱总量却减少了4%。预计2010年集装箱船的运力将增加125万TEU,但是集装箱却只增加150万至200万TEU。在2011年,集装箱船运力将增加138万TEU。
同时,据Containerization International(国际集装箱化)的数据显示:2009年新造集装箱量仅有35万TEU,而2008年新造集装箱量为325万TEU,2007年为425万TEU,2006年为310万TEU。
据估计大约占总数89%的集装箱均是标准干货集装箱;4%为用以装载大型机械、玻璃、汽车、谷物等商品的特种箱;大约6%是用以装载冷冻食品的冷藏箱;其余的是装载化学品、油类、果汁以及其他液体产品的罐式集装箱。
全球集装箱出租人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Lessors)主席Steven Blust指出,超过90%的集装箱是在中国大陆生产的,另外还有小部分生产商分布在越南、马来西亚和台湾地区。
据估计中国大陆集装箱生产商拥有生产500万TEU的产能,其中70%的产能掌握在中集集团(CIMC)和胜狮货柜集团(Singamas)两大厂商手中,两者在中国大陆各有着多家工厂。其他相对较小的生产商有常州新华昌国际集装箱公司(CXIC)、东方集装箱公司、现代集装箱公司、马士基以及进道集装箱公司,他们在中国大陆均拥有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