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4-16 00:00:00
中国人民银行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当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1.61万亿元,继1月和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后再创新高。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4.58万亿元,超过往年全年新增贷款金额,为历年所罕见。
一季度通常是银行的放贷高峰期。根据往年数据,一季度新增信贷往往会占到全年新增贷款金额的60%以上。如果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万亿元的目标来估算,目前新增信贷已完成全年信贷指标的90%以上。
对于一季度新增贷款大幅飙升,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投资策略师马骏表示,这样的增速肯定不可持续。
马骏分析说,首先,如果信贷规模按照第一季度每月平均增长1.3万亿的水平延续到年底,中国的信贷规模将比去年增加57%,M2增长高达40%,这会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往的统计表明,货币投放扩张12个月至18个月后,通货膨胀效应才会显现,但那个时候再控制就已经来不及了。
其次,根据对一些企业的调查,这些贷款并没有都进入国家鼓励的投资方向,一部分进入了股市,一部分通过假按揭成了开发商的资金,还有一部分企业用来转贷给了别的企业赚取利差,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风险,可能会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
马骏表示,如果一二季度把信贷额度都用光了,到了下半年信贷猛然减速,信贷大起大落,会加剧经济的波动。他建议政府对银行采取窗口指导政策,控制信贷发放的节奏,为下半年的经济发展留出政策余地。
中金公司预计,如果按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年内全面的新增贷款将可能突破8万亿元,远远超出此前的计划数额。
事实上,刚进入二季度,公开市场操作就露出“调头”迹象。央行本周穴4月6日至4月9日雪在公开市场回笼资金量达到2550亿元,较上周猛增近60%,创下近一年的单周资金回笼最高纪录。
有分析师表示,央行4月份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与一季度信贷狂飙有紧密联系,平抑过快信贷增长或为央行频频进行正回购操作的政策目的。虽然近期央行举措仅仅停留在资金调节层面,未涉足信贷,但其资金回笼举措已使得央行信贷调控将至的市场预期升温。
在信贷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信贷结构出现向好趋势。一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1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48万亿元。和前几个月相比,3月份票据融资占比有所下降。
根据央行数据测算,3月份票据融资占比约为22%,该数字虽然仍远远高出正常年份5%左右的比重,但相比1月份和2月份的38%和47%来说,已是明显降低。分析人士认为,票据融资占比的减少,说明银行资金正逐步进入到实体经济。
央行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外汇储备增速放缓。截至3月末,我国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9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6.14%。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增加77 亿美元,同比少增1462亿美元。其中1、2月份外汇储备减少,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1月末和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分别为19135亿美元和19121亿美元。
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17亿美元,同比多增67亿美元。
中国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指出:“一季度我国外汇储备中非美元资产价值随汇率剧烈波动发生变化,是造成外汇储备变动的一个主要原因。”外汇储备增长放缓的另一个原因在在于外需疲弱造成贸易顺差在一季度明显收窄。数据显示前三个月我国出口跌幅分别达到17.5%、25.7%和17.1%。此外,资本项目下资本流动的变化也是造成外储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