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宏观政策并未进入需要大调整时期

时间:2009-08-20 00:00:00

  当前的国内经济不是周期性的恢复,而是政策性的恢复,复苏的基础既不够健康,也不够坚固,因此要坚决避免政策回调,而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及时的微调是为了防止出现回调,但微调一定不能搞成回调。可以通过增加供应,尤其是保障房供应来平抑房价,同时,限制过度投机。说到底,发展仍是中国的硬道理,更何况我们对付通胀远比对付通缩有办法。
      
        中国经济今年以来的反弹或者说复苏之强劲,超出多数人意料。在此情况下,通胀预期也越来越明显,许多人开始担心泡沫再现,由此对扩张性的“双松政策”的质疑之声频起,有不少人进而主张调整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应在三季度上升云云。
      
        如果利率上调,我不会认为这还是“动态微调”,而认为这是政策回调。但是,事情真到了这一步了吗?这需要对当前的形势有个较为精准的判断。可以说,究竟怎样看当前的经济形势,检讨当前的宏观政策,以及怎样完善宏观政策,再次成为去年下半年扩大内需战略决策以来的重要课题。
      
        总体上,应该冷静地看到,冬天并未过去,当前的国内经济不是周期性的恢复,而是政策性的恢复,复苏的基础既不够健康,也不够坚固,因此要坚决避免政策回调,上调利率大可不必。我们不必过于担心大冬天人会热死。
      
        当前出口严重下滑,消费增长平平。今年前7个月全社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95392亿元,同比增长32.9%,比上年同期加快了5.6个百分点。但投资的高速增长明显是政府主导与资金推动的结果,而非市场推动和周期推动。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1192亿元,增长40.1%,绝大多数是“铁公鸡(基)”项目;从项目隶属关系看,1至7月,中央项目投资8370亿元,同比增长25.3%;地方项目投资87562亿元,增长33.7%。相比之下,民间投资并未积极跟进。即便是被认为已产生所谓过热的房地产领域,开发完成投资17720亿元,增长11.6%,比去年同期回落19.3个百分点。另外,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430.1亿美元,同比下降17.9%,其中6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89.6亿美元,同比下降6.8%,已连续9个月下降。这说明民间投资以及国外投资都远远没有跟上,目前的投资仍是政府和国企在唱独角戏。
      
        强劲投资的背后,是贷款天量发放所带来的资金推动。1至7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28639亿元,同比增长28.7%。其中,国内贷款6524亿元,增长42.7%;利用外资273亿元,下降33.1%;企业自筹资金9557亿元,增长9.9%;其他资金12285亿元,增长43.2%。在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7179亿元,增长35.7%;个人按揭贷款3628亿元,增长78.9%。这些数据显示,当前开发商资金压力减少并且销售回暖,主要是因为宽松的信贷环境,其自筹资金增长并不高,利用外资增长更是为负,只有消费贷款与开发贷款的增长迅速。
      
        如此贷款的支撑力量,当然不可能持续。按正常情况,下半年就会放慢。因为银行出于利息最大化的考虑都倾向于上半年更多放出贷款。同时,票据融资拉动贷款的情形也已发生改变。再加上政府的“窗口指导”,近期频频吹出冷风,可以预料,贷款进而投资以及整个开发商的资金链的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任何政策调整,市场下半年也会因贷款的放慢而自动降温。
      
        不仅如此,如果没有政府强力主导,没有资金大力驱动,投资增长一定会放慢,当前经济复苏实际上难以为继,相反,全球经济衰退的压力马上会彰显出来。须知,2007年亚洲金融危机只让世界经济下滑了2个百分点。但今年,世界经济将从鼎盛时期的5%增长变为大约3%的负增长,为二战以来最低,世界经济实际上下滑了足足8个百分点。受世界经济的拖累,我国外贸早已进入寒冬季节,这个多年来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短期内将雄风难再。
      
        经济复苏,仅仅用增长来衡量是不够的。其实,市场层面的复苏远远没有反映出来。恰恰相反,从7月CPI负增长1.8%及PPI负增长8.2%来看,当前市场情况还在恶化,供大于求仍是主要矛盾。受国际市场影响,国内市场的复苏要远慢于经济增长复苏。
      
        而从反映经济复苏更为关键的就业率来看,情况更不容乐观。我们手头拿不到失业率的准确数据,但众所周知,中小民营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承担了70%以上的就业。由于中小企业的状况没有改观,并且目前扩大内需的政府4万亿投资90%都是投向国有大企业,由此可以推论,社会就业状况很难有明显改观。
      
        在今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上,笔者曾提出,中国经济的复苏不能光看增长,增长易由“政府制造”,然而更要紧的是中小企业的复苏,中小企业的复苏连结着就业的复苏,是“市场制造”的复苏。而从种种迹象看,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就业都谈不上复苏。
      
        除上述因素外,还必须提醒许多论者注意到,当前所有复苏指标都不免带有经济快速下滑后的技术性反弹的特征,因此不能简单根据过去几个月的环比来推测未来的持续变化。用环比推测未来在正常情况下是一个好方法,但在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中要大打扣。
      
        放眼全球,经济冬天远未过去。鉴于中国经济高度的外向性,中国用货币烧出来的温暖小气候能否持续值得怀疑。
      
        基于上述分析,今年中国经济运行只能说挺过来了,而不能说真正走过了危机。当然,我相信中国经济有足够的底气抗击金融海啸,在全球继续保持复苏态势。因为中国发展的空间还足够大,并且正处于从城市化率45%到60%的快速转换过程中,而且中国有足够的资金量。简言之,只要政策对头,则无论世界经济风狂雨骤,中国仍有极大的几率走出危机。但前提是,决策者一定要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仍不够发达的国家,发展才是硬道理,控制物价虽然重要,但不如发展重要,只要持续发展,即便是泡沫,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发展冲抵。而轻视“发展论”转而陷于“物价论”,就像前一轮那样,一会打压股价,一会打压房价,一会全力对付CPI,其方向是错误的,其代价是得不偿失的。
      
        在这种情况下,当前政策并未进入到一个需要大调整的时期,而是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微调和完善都是可以的,比如,房地产市场当前可以通过增加供应,尤其是保障房供应来平抑房价,同时,限制过度投机,及时的微调是为了防止出现回调,但微调一定不能搞成回调。
      
        说到底,发展仍是中国的硬道理,更何况我们对付通胀远比对付通缩有办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