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曾经火车上两天两夜走南闯北是常态,如今“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跑遍神州大地,已经成为当下更快捷、更舒适的出行选择。曾经受制于盾构机的研发,很多城市对地铁轨道交通望而却步,如今超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顺利运行,穿山入地,可以打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曾经载人航天遥不可及,如今“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将三名航天员乘组送入中国空间站,将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人类探索宇宙空间又迈出坚实一步……十年来,我国不断打破历史纪录,一批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勇攀新高峰。
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9万亿元增长到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
一项项可喜的成绩、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见证着中国制造业的伟大飞跃,更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年来,我国着力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谱写出十年非凡华章。
制造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2012年至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0%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这一系列令人振奋的数据,勾勒出十年来中国制造的非凡发展足迹。
十年来,我国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当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持续提升,有效增强了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我国制造业稳步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赛迪智库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向《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40%以上的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完整的产业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压舱石”作用。
十年来,我国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服务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装备等产品增势强劲,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首位,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翻番。部分领域智能制造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和32.4%。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所工业室主任、研究员付保宗向记者表示,我国制造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技术密集型的装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一直快于整体制造业发展速度,在制造业所占比重不断提升。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含金量正在不断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不断增加。”付保宗说。
十年来,我国制造业区域布局不断优化,重点地区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形成一大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集聚效益”描绘制造业发展新蓝图。关兵表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前100排名中,我国内地有19个集群入榜。
新型显示是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的载体之一,技术附加值高且迭代速度快。付保宗谈道,十年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了从小到大的飞跃,川渝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布局了很多先进的新型显示重大项目,为我国下游消费电子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配套支撑作用。
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为例,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万亿元,2018年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3倍多。
重点领域创新迈上新台阶
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浩瀚太空群星闪耀,制造业强国步履铿锵。“神舟”启航只是我国制造业重点领域创新迈上新台阶的一个缩影。从深海的“奋斗者”号成功万米坐底,到蓝天的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再到升空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组网,从农田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到医院的骨科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再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投入运行,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引领中国制造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度。
“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正在向制造强国迈进。”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软件事业部首席专家蒋明炜对记者表示,我国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高铁等一批高端品牌走向全球。
挺起制造业脊梁,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正式列装,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垂直升船机在长江三峡投运,世界首套8.8m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跻身世界前列……这一连串的“首个”,展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聚焦产业技术基础补短板,突破技术封锁;深耕优势领域锻长板,练就“独门绝技”……实践证明,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有灵气、有活力,是稳链强链的有生力量,也是推动制造业创新的生力军。
十年来,我国着力培育优质企业,制造业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一大批领军企业脱颖而出,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企业达到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762家小巨人企业、84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企业创新力度持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总额投入强度成倍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从11.9%提高到22.4%,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现阶段,我国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关兵对记者表示,一方面,我国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我国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目前已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较为完整的梯度培育体系。
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智能、绿色运行的智慧管廊,让智慧化工园区内上下游企业之间原料、产品输送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微能网还可以帮助园区提高冷热电综合利用水平;在高端装备行业,设备画像云盒连接高端装备,把装备实时加工信息、加工状态和安全状态、报警信息回传云平台,通过平台提醒客户定期按时对设备进行点检、保养;在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车间里,能够24小时连续工作的工业照相机正在为质检工作保驾护航,不仅对产品表面的瑕疵进行直观判断,还将缺陷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反推生产设备、工艺或流程中的问题。
这些案例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写照。十年来,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推进。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个和25.9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数字化转型代表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世界各国产业和创新竞争的制高点,对于我国建设制造强国意义重大。”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记者表示,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实现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降本增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产业中高端延伸;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消费需求的变革也催生出了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以大数据、人工智能、5G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可以创新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等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引导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数据还可以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内外部连接,实现数据和技术应用在多产业、多链条的网状串联和协同,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和客户价值。
走进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就能看到现场独具特色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与机器的对话、设备与设备的对话。通过发力智能制造,徐工集团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当前,智能制造正在为制造强国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
“我国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智能制造业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多家。”关兵对记者表示,十年间,我国工业领域电子商务、制造业“双创”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速普及,推动工业增长动力发生根本性变革,加速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记者 张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