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2021年7月4日,商务部公示新认定105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认定,既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的贯彻,也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行实施的重要抓手。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作为产业和贸易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我国各地外贸转型升级,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现状
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经商务部认定,集生产与出口为一体,具有明显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的基地。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首次提出于2011年,第一批国家外贸转型基地共59家。2013年和2014年商务部公示新建外贸转型基地分别为58家和62家。经过几年的调整后,2018年商务部新公示建设外贸转型基地255家,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所公示新建的基地数量分别为65家、64家和105家。截至2021年,全国共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578家,行业种类覆盖医药、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农产品、轻工工艺品、专业化工、新型材料、五金建材八大行业。
分地区来看,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大体上能够兼顾不同地区的外贸发展。但地区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江苏、浙江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拥有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数量较多,所涉及的行业种类也较为丰富。对于西南和西北地区来说,由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弱,外贸发展程度相对较低,拥有的外贸转型基地数量比较少,行业种类也相对单一。
总体来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已经逐渐成为培育我国外贸竞争优势的重要载体。在后疫情时代,要利用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速国内循环,畅通国际循环,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基地建设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加强质量管理,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和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夯实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逐步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等。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落实这些措施的重要手段。
第一,基地建设有利于出口产业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能够帮助我国找准自己的产业优势,确定所要发展的核心产业,努力将产品做专、做精。以丹东东港市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例,该地借助水产品、草莓两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培育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产品优势,增强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度,从而有效提高贸易额。在这一过程中,丹东市的水产品和草莓成功在国内市场打开知名度,形成了包含“丹东九九草莓”在内的知名区域性品牌。
第二,基地建设有利于夯实产业基础。稳定完善的产业链和夯实的产业基础能够有效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丹东市水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2018年设立以来,成功培育出一批水产品行业内的地方龙头企业,形成以丹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丹东鸿洋食品有限公司为首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鼓励企业之间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延长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大大提高了产业密集度,形成丹东市水产品行业独特的优势。丹东市以两大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主,辅之以两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2020年基地贸易额达到40亿元。
第三,基地建设有利于优化经营主体。国家外贸转型基地能够帮助企业找准定位,聚焦主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放眼国际,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形成在国际市场布局商业网络的能力;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走专业化路线。国家借助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帮助企业解决其在生产经营和出口中所面临的难点和痛点,帮助其不断完善产品,获得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和知名度。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都有明晰的经营策略,我国才能在贸易中更好地把握国内和国际市场,从而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第四,基地建设有利于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是深化改革、优化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一方面,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能够为企业提供平台,了解国家外贸最新政策,为企业之间提供交流市场信息的机会,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另一方面,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能够有效地兼顾东中西部地区发展,针对每个地区不同的行业优势和外贸基础,提供因地制宜的帮扶政策,努力实现我国不同地区对外贸易的协同发展,平衡我国的整体贸易环境。
基地建设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一,基地强化产业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能够畅通产业合作线,将产业内要素进行整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发挥基地内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鼓励企业间协作,通过产品的深加工不断延长、完善产业链,从而提高全产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例如,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2019年获批以来,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上下游产业链日趋完备。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无锡市惠山区的上汽大通仅用10天,就生产出60辆负压型救护车,向世界展示了该区完备的汽车产业链和较强的生产能力。2020年,尽管面临国际贸易摩擦和疫情双重压力,无锡市惠山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出口额仍然保持高位增长。无锡市惠山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成功做到了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构建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为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与此同时,国家从资金、信用贷款、出口信保等多个方面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供支持,以发挥基地产业链的核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协作分工中的地位,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大循环。
第二,基地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能够通过完善生产和扩大出口等方式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能够增加居民收入、刺激内需,从而加速国内循环。此外,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利于激发企业内生活力,壮大龙头企业、突出优势企业,培育企业主体地位,在国内为企业营造一个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有利于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有计划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仓与分公司,逐步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国际市场,不断优化国际营销网络布局,推动更多的企业走向国际,参与国际大循环。
未来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打造公共平台,实现基地融汇。目前,我国已设立578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平均每个省市拥有10余家不同行业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同一区域内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不应该彼此孤立,而应该互相协作。
以江苏省为例,目前该省共拥有全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45家,涉及新能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众多领域。徐工集团充分利用这一机遇,着力打造工业云公共平台,实现“互联网+云技术+制造”的全新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一些企业依托所在基地产业集聚的优势,积极打造信息共享平台;通过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的高效协同,实现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提升产业贸易融合水平。我国其他省市可以借鉴江苏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发展思路,通过打造公共平台,实现不同行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融会贯通;借助公共平台建立起涵盖全行业、全地域的产业知识图谱,服务于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规划与建设,有效提升产业治理能力。
第二,顺应数字化时代趋势,推进基地转型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去5年,我国跨境电商规模增长近10倍,有效地促进了外贸转型升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跨境电商的稳外贸作用就显得更为突出。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高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跨境电商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贸易转型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顺应数字化时代趋势,着力发展跨境电商,通过加强基地企业与阿里巴巴、亚马逊等大型电商平台合作,一方面能够有效扩大基地企业的出口市场,提高企业与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对外出口额;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推动基地企业数字化转型,使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更好地融合。
第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基地形象。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提出至今,做出了卓越的成绩,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基地仍然缺乏市场知名度和来自消费者的认可。像珠江三角地区,本身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有良好的外贸基础,拥有的国家外贸转型基地数量也相对较多,基地之间便于进行资源整合,基地内的企业和产品也更容易受到关注。但是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本身所在地区的外贸基础相对较弱,基地产品在打开市场时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所以,要加大对基地企业和产品的宣传力度,以媒体平台为窗口,把握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大型展会的机遇,加强基地的自我宣传,不断地提升区域品牌的整体形象和企业及其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开更加宽广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