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工业电器网
时间:2014-05-27 00:00:00
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587.5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设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销售额为179.2亿元,同比增长28.1%;制造业受到中芯国际、海力士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影响,同比增幅大幅下降,销售额153.7亿元,同比增长4.5%,增幅比2013年第一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封装测试业中江阴长电、南通富士通、天水华天等国内封装测试企业第一季度增长强劲,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54.6亿元,同比增长10.1%,增幅比2013年第一季度提升了4.2个百分点。
根据海关统计,2014年第一季度进口集成电路604.2亿块,同比下降0.3%;进口金额461.1亿美元,同比下降24.6%。出口集成电路308亿块,同比下降8.5%;出口金额123.3亿美元,同比下降58.6%。
专家认为,国家集成电路扶持基金即将出台,此举有利于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做大做强,推动芯片国产化的步伐加快。
谁来整合“中国芯”
整合的前提是要有个行业巨无霸,但目前大家规模都差不多,谁整合谁都会不服气。
紫光集团收购展讯通信,曾被电子业内评为2013年十大并购事件之一,亦曾被视为“无厘头”之举,因为展讯是境内第二大IC(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而紫光集团则是IC“门外汉”。
但紫光集团对笔者者给出了多重理由,既有必然,也有偶然。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科班出身,也是同方国芯的前身同方微电子的创始人。展信通信的高管团队亦多来自于清华,早年便在清华科技园创业。
赵伟国于2009年执掌紫光后,便一直致力于将紫光集团打造成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做“有战略图谋的机会主义者”。后来在一个相对偶然的机会中,“展讯通信”进入了他的视野。随后,赵伟国领导团队以“不可思议的决心和同样不可思议的速度”展开了国际并购行动,并用短短5个月时间把展讯收入囊中。
更大的理由来自于国内的“空芯”之忧。芯片目前是中国最大宗的进口商品,2013年进口额高达2300多亿美元,而国产芯片产值约100多亿美元,绝大部分要靠进口。紫光集团对记者表示,芯片的自主可控问题,不仅对中国的产业安全有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有着重大影响。
与信息安全相关的芯片产业,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3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调研时强调,加快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当前到了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时期。
其后,业界流传国家将出台对集成电路的大规模扶持政策,总盘子或高达1200亿元。据记者了解,该政策目前已上报国务院。
2013年12月,北京成立规模300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天津、上海、深圳、武汉等地近期也出台或制定各自的集成电路扶持政策。
然而,纵观国内的IC设计企业不下几百家,但规模都比较小。目前国内十大IC设计企业的总产值还不到美国高通的三分之一。
所以业内呼吁,国内芯片行业到了通过收购整合做强做大的时候了。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整合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行业巨无霸,但目前大家规模都差不多,谁整合谁都会不服气。
背靠清华这棵大树,紫光先行并购业界龙头之一的展讯,展讯亦由此跻身“国家队”,有望享受到集成电路产业的政策利好。
拿下展讯后,紫光收购又一龙头企业锐迪科之举,亦为业界所看好,寄望其顺势整合。
但竞争者浦东科投董事长朱旭东对此并不服气:“你能整合,我并购了之后就不能整合吗?”
央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也已经将集成电路定位为当前优先发展的主业。CEC总经理刘烈宏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其背景是在政策扶持之下,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将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刘烈宏还明确表示,中国电子行业的并购重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CEC今后也会将眼光尽可能地向外延展,“如果有机会将新的业务纳入到集团的体系中来,CEC也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