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子报
时间:2013-12-17 00:00:00
编者按:国内4G牌照的发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4G时代,更快的上网速度、更流畅的网络体验、更低廉的流量资费等都将逐渐成为现实。而在4G大幕开启之初,终端作为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就表现出了领跑的姿态。中兴、华为、酷派、金立、天语等终端厂商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都纷纷表示,已经在4G产品和技术上早研发、早投入,积累了一定的专利和技术,并将全力支持TD-LTE终端发展。在终端厂商磨刀霍霍向4G的发展势头下,预计明年1月份千元4G手机就将引爆终端市场。4G正以比3G更快的脚步加速到来。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叶卫民
LTE市场引爆要快于3G
相比2009年发放3G牌照,今天4G市场留给我们这些技术领先型企业的优先时间并不多,我们只能拼命干,才能保证不断领先的状态。
4G牌照发放对于我们整个产业来说都是个利好消息,尤其是像中兴通讯这样的技术领先型企业。但是,必须承认,相比2009年发放3G牌照,今天4G市场留给我们这些技术领先型企业的优先时间并不多,我们只能拼命干,才能保证不断领先的状态。
牌照的发放意味着3家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都会加大4G网络的发展,且会尽快发展商业用户。对于中兴通讯来说,我们在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网络上是遥遥领先的,希望在4G手机上也能遥遥领先。
我们希望中兴的手机能像网络产品一样,排在前两名。在中国,我们希望TD-LTE的份额能达到第一;希望EVDO+TD-LTE市场的份额能排到第二;同时在EVDO+FDD-LTE上,我们也希望能做到数一数二,并在某些产品上做到首发。
从数量上看,我估计在2014年的中国市场上,4G手机应该占中兴中国市场手机销量的至少40%~50%。我们判断,明年下半年,绝大部分采购会向4G转移。从款数上看,2014年4G终端的款数应该较今年翻番。
千元LTE手机不是明年年底的事情,可能就是明年年初的事情,在明年第一季度。这是因为之前的酝酿,LTE市场引爆会比3G时代快很多。以前3G时代,我们这样技术领先的企业还会有一年到两年半的领先时间,而4G对我们而言没有本质变化。还有智能手机,只是换了通信平台芯片而已,因此留给技术领先厂家的时间不会多。所以我们在拼命地干,才能保证不断领先的状态。做手机非常辛苦、非常累,要非常勤奋,反应速度也要非常快,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宇龙酷派副总裁曹井升
运营商对4G发展仍起关键作用
运营商对4G的发展仍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4G网络的建设、手机终端的普及、资费的降低,还是用户的消费习惯等,都离不开运营商的推动。
4G牌照的发布标志着4G时代的到来,它不但意味着更快的移动网络速度,还有可能改变电信业的现有竞争格局,4G的发展势在必行。有专家认为,4G网络建设将产生较大的投资,网速提升不仅会带来换机潮,对产业链来讲,也将产生上千亿元的终端手机市场,整个产业链加上对移动互联网应用市场的投资预期,数年内带动的投资将达上万亿元。以4G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是基础资源,通信行业投资将带来外溢效应与绿色效应。从目前运营商的网络建设、资费的普及、手机等终端的普及以及消费者对4G的接受程度来看,4G的普及应快于3G。我们预计,明年6月份将会大面积普及。
在3G时代,运营商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主导着产业链的发展。目前国内的4G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网络、终端、资费以及用户的消费习惯的改变仍需要长时间的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运营商对4G的发展仍起到关键作用,无论是4G网络的建设、手机终端的普及、资费的降低,还是用户的消费习惯等,都离不开运营商的推动。4G的发展,离不开运营商、手机厂家和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内4G的发展主要受国家及运营商的政策、网络的建设、终端的丰富性、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多个因素影响。得益于芯片厂商的LTE技术支持、研发成本的控制等,智能手机的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明年第一季度,国内LTE智能手机将普及到千元档。
酷派从2009年开始便抽调技术骨干投入4G研发,已经储备相当规模的技术和专利,无论是5模、4模,还是3模,酷派都已经提前布局相关产品并具备了量产的能力。截至目前,酷派已有8920、8735、8736、8970L等多款4G手机取得了入网许可且具备了量产能力。另外,酷派在今年11月正式提出了“领航4G”的战略。未来,无论是定位高端市场的大观系列、中端市场的炫影S和炫影Q系列,还是普及型的E系列,酷派都将全面布局LTE产品。依托多年的技术储备、产品的全线布局以及渠道的深耕,2014年酷派有望在国内领航4G,实现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目标。
金立总裁卢伟冰
明年下半年将进入4G爆发期
明年上半年是4G的市场培育期,下半年是市场爆发期。它的爆发取决于几点,包括产品丰富程度、运营商补贴力度、网络覆盖的完整度等。
金立在2014年第一季度就能量产4G手机,目前主要是基于高通平台开发产品。明年上半年金立主要推出的是4G版本的风华3和E7。
明年上半年还是4G的市场培育期,下半年会成为市场的爆发期。它的爆发期一定是开放市场的爆发。它的爆发取决于几点:一是在一定的消费群渗透之后,由一个小众群体开始引爆;二是产品逐渐丰富,如果产品很少,不会产生爆发;三是运营商补贴力度的加大会促进产品的销售;四是渠道的全面转向;五是运营商网络覆盖的完整度更高。3G和4G会存在一个并行期,还不会迅速地全部切入4G。比如我们的产品会有3G版,也会有4G版。目前4G产品还是比3G贵,而且切入4G也还面临一些问题。所以到底是推出什么样的产品,这还是应该让市场和消费者来选择。
我不太习惯用价格段来划分产品。4G像CPU一样,代表着高速率,在我眼里它是手机标准的一个配置,不应成为手机产品的卖点或者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产品能力的体现并不在于它能不能做3G或4G。
一个产品的成本是由很多方面决定的,芯片的成本目前在手机当中的占比已经比较小了,如果把屏、摄像头等成本降下来,非要做一个千元的LTE产品,这也不是我们的产品理念。毕竟手机是靠很多东西组成的,不是只靠芯片组成的。
我们坚持为消费者做产品,不是为机构做产品,为机构做产品是以成本为导向的,比如要做多少钱的东西,然后根据这个来配置。而我们是为消费者做产品,根据消费者需要来做。我认为这是渠道品牌和消费者品牌的区别。我们密切关注运营商的动向,但目前还没有做运营商的集采产品。
除了4G产品,未来金立仍然会按照不同系列来规划手机产品,比如ELIFE系列主打拍照功能、天鉴系列立足于为国内商务人士打造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智能手机。
天语副总裁倪刚
4G终端在硬件上已无大障碍
相比2G向3G转型时的市场环境,4G时代对终端厂商来说改变不会很大。硬件上已经没有太大障碍,终端厂商更需要解决的是应用和体验问题。
4G在国际上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中国消费者也急切地盼望着4G的到来。其实,对于终端厂商来说,需要做的就是深刻理解和捕捉市场需求,满足运营商的定制需求。对于4G,天语也为今天的这个历史时刻做了诸多准备,特别是在12月的中国移动产业链大会上,天语也将带着高性价比的4G产品参加,一同迎接4G时代的到来。
相比2G向3G转型时的市场环境,如今的4G时代对于终端厂商来说改变并不会很大。硬件上已经没有太大障碍,4G时代终端厂商更需要解决的是伴随而来的应用和体验的问题。在4G的普及道路上,终端厂商只需要紧随运营商的脚步,根据运营商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并更好地调整配置、控制成本,将4G产品的售价进一步降低。我们可以参考的例子有很多,而在3G时代,我们则是摸索中前进的。
从普及周期来看,4G的普及一定会比3G时代更快、更迅猛。而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运营商层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会多一些,包括联合组网、覆盖范围以及资费的调整等一系列问题。而作为终端厂商,我们可以采用上游厂商现有的解决方案,结合自身的产品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因此,对于天语手机来说,我们要紧随运营商的脚步,认认真真做好产品,在质量与用户体验方面进行严格把控,相信4G的未来会比3G时代更广阔。
在4G产品的研发上,天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天语首款TD-LTE手机大黄蜂4G搭载的就是高通8930的芯片,而这个芯片的参考设计是天语和高通工程师共同完成的,用于LTE的普及。其他选择8930芯片的厂家也可以直接拿这个参考设计方案来使用。在手机整体稳定性方面,天语的大黄蜂4G要通过中国移动非常严格的稳定性测试,即最低标准400小时无故障。同时,天语大黄蜂4G也是第一个率先通过中国移动测试的手机终端。
在未来的TD-LTE领域,天语还将发扬先锋队的精神,而未来1年~2年,天语也将会紧随运营商脚步,不仅会继续扮演普及者的角色,还会将TD-LTE终端手机向千元级的水平努力推进,并将在8核产品、可穿戴式智能设备等方面继续与运营商紧密合作。
分析师观点
博思咨询总经理龚斌
4G时代终端先行
3G是在2009年发牌,2010年年底、2011年年初提出千元机的概念。4G终端的推广周期要比3G缩短一半。3G当时只有苹果、三星少数高端品牌能做,技术还没有拓展开,芯片能力也不强,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芯片的解决方案出来,4G不存在这个问题。
4G终端与3G终端相比,成本差距不大,在屏幕等配置上基本差不多,除了芯片,其他配件基本达到了比较成熟的水平。厂商推出相应产品的压力没有那么大。明年上半年就会有厂商推出4G产品,但是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各项准备,比如在网络调试、放号、业务等方面,形成较大的规模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明年6月~7月是4G终端市场的分水岭。经过半年的发展和积累,天线、功耗等问题能够基本解决,结合成本下行的趋势,即便是芯片价格高一点,外加知识产权的部分费用,但两者一对冲,4G产品的价格也会更适中。
从日本、韩国等国家4G终端的实际应用需求来看,主要是针对一些视频通话、流媒体等娱乐性强的业务,面对年轻的消费群体。而从国内的用户分布结构来看,4G终端的目标用户应该是白领、精英群体和青少年群体,他们具有中档购买力。高端用户对打电话的业务需要远远要高于数据流量业务,偏低端的用户打电话都比较节省,流量的使用也不会多。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其3G渗透率基本能达到100%,用户已经培养了对数据流量业务的使用习惯,在此基础上转向4G就非常快。但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3G渗透率约为35%左右,且数据使用量也有限,现在包月一般在100M~200M,4G业务将达到每月1G以上的水平,用户还没有养成使用高速流量的习惯,所以用户对此也会有一个接受周期。
从运营商来看,中国移动以前坚持5模10频,现在有所放宽,开始推3模,这样一来,能够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更多了,成本也会慢慢降低。从终端厂商来看,终端厂商必须有新的概念和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换机,之前打“核战”、升级屏幕,现在4G本身就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概念,这也会成为厂商升级产品线、大规模推出新产品的动力。
综合以上条件来看,4G阶段将出现终端先行,而业务和用户相对滞后的情况,终端曲线的增长将走在最前面。
GfK移动通讯事业部市场分析师武晓锋
终端需攻克品牌和同质化难关
4G的普及将快于3G。从终端产业链来看,2009年的中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份额为11%,3G牌照的发放正处在手机产业链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变时期。而经过5年的发展,2013年智能手机份额已达到87%,4G牌照的发放建立在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智能手机产业链基础上。从下游产业链来看,4G牌照发放,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也正在形成。从用户消费习惯来看,3G牌照的发放培育了用户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4G时代,用户对移动数据的消费习惯已经养成。
从4G发展的进程来看,市场竞争将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网络覆盖和速度的竞争,第二阶段是资费的竞争,第三阶段是内容+服务+体验的竞争。在4G推进的整个过程中,市场会逐渐从比拼覆盖和网络速度到比拼资费,转向内容应用与服务体验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运营商的推广作用不可替代。而与此同时,随着移动转售业务的开展,会有更多的渠道、厂商和内容服务提供商加入进来。另外,日益完善的网络、高性价比的资费体系、丰富的内容和应用体验等都将发展起来,市场也将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信息消费体验。
终端厂商将面临品牌建设与硬件产品同质化的问题。一方面,终端厂商要向中高端市场迈进,4G为国内厂商带来新的机遇,如何把握这个机遇,向中高端市场进军,考验着终端厂商的综合实力;另一方面,终端厂商要向国际市场进军,目前国内主要厂商均已开始在国际市场布局,4G时代TD-LTE产业链将向国际化迈进,国内厂商如何借助这一机遇开拓国际化市场值得关注。
从产品来看,终端厂商面临着如何更多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与用户体验的问题。4G更加注重用户体验,竞争将逐步从硬件转向软件应用与服务,这将考验终端厂商对于用户的洞察和对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布局水平。
目前,国内外厂商都在积极布局4G手机,共有20多款TD-LTE手机入网,3模、5模产品也均有推出。其中,国际主要厂商均有相应产品推出,而国内厂商在4G手机的布局上则更加积极,并覆盖不同的价位段。很快,4G就将成为手机厂商市场营销的新卖点,国内有实力的厂商都希望借助4G产品弯道超车。随着市场营销活动的逐渐展开,会有更多的产品相继推出,竞争将日趋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