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13-08-05 00:00:00
传闻已久的讴歌国产项目最终花落广汽本田。
日前,广汽与本田正式签订讴歌国产基本协议,双方定于2016年在广汽本田国产讴歌品牌车型。不过,此次双方并未公布讴歌国产模式、投资金额和产能规划等具体细节,对于后续市场判断等也均三缄其口。
实际上,从今年4月宣布国产到签订合作协议,讴歌也成为日系三大高档品牌中敲定国产规划最快的一个。
只不过,在中国豪华车市场长期被“德系三强”奥迪、宝马、奔驰牢牢掌控的背景下,讴歌未来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海”吗?
借腹广本
除此之外,成本控制也是讴歌最终落户广汽本田的主导因素之一。“一款进口30万元的车型,国产价格一般都在20万元左右,有近三分之一的差价,如果成本控制不到位,对企业而言就很难实现。这也是三大日系豪华品牌多年来保持‘优先进口’共识的原因。”汽车业知名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尤其是讴歌等高端小众车型,选择已经拥有讴歌相关产品生产平台的广汽本田生产线,无疑也是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
此前英菲尼迪公布国产规划时也显示,至2014年其正式推出首批国产的两款车型时,也是采用与天籁车型共线生产的方式。
同时,按照此前本田(中国)的表态,讴歌国产之后将会加大本地化。仓石诚司多次强调,国产化可以避免关税成本,提升产品价格竞争力;另外,可以通过国产加强本土化力度,真正基于中国市场开发新车。目前,讴歌首款国产概念车Concept SUV-X已开始进行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设计,本田(中国)目前也已经在广州建立了独立的外观设计室,为将来投放中国市场的新车型做本土化设计。
任重道远
尽管讴歌国产项目已经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讴歌国产后续的具体规划则依旧模糊。
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在接下来的商讨中,广汽本田与讴歌方面也会出现针对讴歌国产车型销售权的争夺。“此前,英菲尼迪宣布国产后,东风日产和英菲尼迪双方也因此而出现争执。”上述分析人士认为。
讴歌事业部副部长陈悦此前表示,关于国产讴歌销售渠道的一个大原则,肯定是放在“讴歌品牌之下的经销商”,也即是讴歌现有的进口车渠道。而对于广汽本田而言,这也就意味着讴歌国产仅仅是借其工厂实施代工生产,这种模式对于广汽本田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如果国产讴歌纳入广汽本田渠道,则无疑会使讴歌进口车渠道更加捉襟见肘。”前述分析人士认为,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发展达不到预期,一度爆发了部分讴歌经销商退网的事件。
作为国内豪华车市场的“后来者”,自2006年9月以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讴歌在华销量仅为2300辆,仅相当于奥迪在华销量的0.5%,与同为日系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6.4万辆)、英菲尼迪(1.6万辆)相比也相去甚远。同时,在国内豪华车市场长期被德系三强(奥迪、宝马、奔驰)把控的情况下,讴歌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细分市场。
按照仓石诚司为讴歌定下的目标,在2016年正式国产后,本田希望讴歌“在中国的市场表现能超过美国”。而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讴歌在美国的销量为156216辆,同比增长26.7%。即便不算讴歌在美国市场的3年增量,国产讴歌想要实现这一销量目标,压力不可谓不大。
不过,好在已经进入“洞房”的讴歌和广汽本田,还有3年的时间慢慢培养感情。在正式国产之后,讴歌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则依旧要看具体国产规划及后续运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