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海底光缆难下海 产业链亟待话语权

来源:中国电线电缆网 时间:2012-12-12 00:00:00

随着我国三沙市的成立,我国海洋事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近年来,在我国领海内不断发现丰富资源,这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开发海洋需进行大量的通信,这需要更高的承载能力。显然无线通信是满足不了这种大流量的需求。同时,国际间信息交流、经济交往不断深入,对国际间通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海底光缆作为当代国际通信的重要手段,承担了90%的国际通信业务,是全球信息通信的主要载体。也是我国光纤企业新的高利润增长点。   我国海缆建设模式与国际仍有差距   海底光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一般包括海缆路由选择、海缆工程线路设计、海缆敷设、系统建设、系统验收等。而最为复杂的便是海缆路由选择,主要包括收集资料、桌面论证、路由勘察、风险评估、环境评估、审查批准等多个环节,其复杂性不言而喻。海缆技术要求系统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并能在复杂的海底环境下进行系统光电传输与转换,这决定了海底光通信系统的建设需要技术能力雄厚的企业或组织来实施。   这一市场长期被欧美与日本企业占据。我国目前也仅有华为海洋力争打造成为海底光通信系统综合提供商,具备承担国际海底光通信系统建设的能力。通过近年的大力发展和参与国际工程建设,华为海洋逐渐占据国际海底光通信市场领域一席之地。   同时,我国海缆系统建设最大的问题便是海缆系统集成问题。目前,国际市场采用通信设备总包商、光缆制造企业及施工单位共同合作的海缆建设模式,而我国海缆建设采用条块化分割模式,由设计院与运营商进行前期论证和线路设计,由海缆制造企业提供海缆与附件,由海缆施工单位敷设,再由业主或运营商进行系统集成。这种模式不利于整合系统集成能力,不利于形成一到两家实力雄厚的海缆系统集成商,更不利于中国海缆系统走向国际。   海缆技术不断突破,我国企业面临“走出去”困局   海底光缆的生产技术主要有海缆专用光纤制造、海缆专用激光焊接不锈钢管光单元制造、内层钢丝铠装、无缝铜管制造、绝缘层挤制、外层钢丝铠装、外被层PP绳与沥青制造。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海缆研究所谢书鸿教授级高工表示,近年来,以中天科技海缆为代表的我国海底光缆制造企业,已在海底光缆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技术由最初单一的海缆产品设计制造已扩展到海底光电融合、水下接驳、缆工厂过渡、工厂软接头、海底光纤监控保护等技术,并通过国际UJ、UQJ认证,且已在国内外重大工程中得到实践应用。中天科技海缆的生产工艺技术和整体解决方案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具备提供有中继海底光缆、无中继海底光缆系统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但国际几大通信设备总包商、光缆制造企业及施工单位共同合作形成了战略联盟,并已形成了垄断,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门槛,抑制了其它国家海缆企业的发展。同时,我国深海光缆的技术、设备以及设计施工能力仍然存在不足、缺乏行业整合、资本市场缺乏信心等原因导致我国深海光缆系统得不到国际运营商的认可和信任。谢书鸿表示,运营商与海底光缆制造企业单方面都无法启动行业联盟。我国海缆“走出去”需要我国运营商积极参与国内海底光缆产业链的培养,与海底光缆制造企业、设备总包商、施工维护单位等通力合作,形成海缆综合系统总包商,共同带动国内海光缆产业健康发展,全力进军国际市场。   浅海虽有斩获,深海仍被钳制   2011年2月,中天科技与美国阿拉斯加某电话公司签署海底光缆项目设计与供货合同。该项目得到美国政府支持,海缆长度为160公里。华为海洋携手中国海缆制造企业也在多国进行海缆工程建设。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海缆已经获得了通往国际的通行证,但一直未能直接走向国际市场。而中天科技在美国海底光缆项目的实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企业正在向国际行业巨头垄断局面发起挑战。   同时,国际深海光缆每年的铺设量就达到近万公里的规模。中国已参与十八条国际海底光缆的建设与投资,其中有八条在中国大陆登陆。然而,深海光缆的提供一直为跨国公司所垄断,对国际深海光缆通信干线,中国企业仍受到钳制,至今未能涉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