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12-05-22 00:00:00
烟台高新区的航天高新技术园刚刚奠基不久,3年之后,这片土地上将有一个崭新的航天技术转化平台拔地而起。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十二五”是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的关键期,相关产业将保持加速发展态势。西安、成都、天津、哈尔滨、贵州安顺、珠海、上海等地都在力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
同时,具有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的高新区积极利用航空航天专业园建设,加速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圆梦计划。
然而,去年12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中国产业竞争力报告(2012)No.2》显示,中国航空航天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不具有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并且竞争力还有所下降。
产业体系渐形成
航空产业是北京、天津、陕西等省市的优势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已经有一定的显示度。2012年,这些地区将发力产业高端,为“十二五”目标的达成加大油门。
2011年12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航空航天产业发展规划》显示,2015年,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将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0亿元,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工业增加值4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0%以上。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将实现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发展和集约化发展,显著增强高端制造能力和核心研发能力,形成“两区一带”的空间布局,即以中关村科学城为核心的北部高端研发集聚区、以大兴军民结合产业基地为重点的南部高端制造区、以顺义航空航天产业园为代表的航空航天技术应用经济带。
据了解,通过10~15年的发展,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将实现年总收入过万亿元,成为北京支柱产业。
天津市包括航空航天产业在内的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90.1%,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8%。今年前两个月,天津航空航天产业实现了39.6%的高速增长。
据悉,天津空港经济区今年将继续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世界第一大直升机整机生产企业欧洲直升机公司总装项目今年有望在空港投产。
据相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西安航空产业以及带动的相关产业,年产值将会达到3000亿元,全陕西省航空产业总产值将会达到5000亿元。
装备制造待突破
虽然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国产装备绝对数量仍然太少。就全球而言,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高端装备制造与国外差距更为明显。
而这,同样成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瓶颈。
综观美德俄等工业强国,在航空航天装备等领域都保持着领先地位,并且都拥有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资源整合能力强、国际竞争力强的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高端装备制造是国务院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对于推进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些具有装备制造基础的地区,大力推进高端装备业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建设风起云涌。
去年年底,山东省装备产业工作会上确定了六大高端新兴产业,分别是航空航天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轨道交通设备、智能制造设备、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产业装备。
江苏丹阳建立产值达千亿元航空航天产业基地的计划中,就包括重点发展与产业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
综合技术要求高
据有关产业规划方面的人士指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可能需要突破一些核心技术,比如材料技术、发动机和控制系统技术。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珠海航空产业园、北京航空产业园(顺义)、长春航空产业园、天津滨海航空城等航空产业园,不同程度地将动力系统、电器电缆、控制和机载设备、零部件加工制造等作为方向,力图通过创新攻克航空产业发展的难题。
目前,成都已初步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从研发设计到制造维修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既有完整的飞机总体设计研究所、完整的飞机总装制造企业,又有航空发动机、航空仪表及电子、燃气涡轮、发动机及机载设备维修等诸多配套专业。
跨学科、跨产业是高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与材料、电子、纺织、气动、自动控制、化工、冶金等众多配套产业相关。
钱学森曾指出,飞机的综合技术高,导弹的单项技术高。这从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研究领域可见一斑,其研究覆盖计时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结构、强度、振动、雷达、激光等80余种专业。
因此,依托科研院所的力量,同时促进“军转民”、军民融合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是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具备这些资源的省市及高新区,将会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上具备更强的研发能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