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请登录][免费注册] 我的办公室 |客服中心|English

  • 资讯

李书福:吉利一线员工将为全中国收入最高者

来源:网易汽车 时间:2011-03-03 00:00:00



2011年两会召开在即,中国汽车企业转型升级中遭遇的“用工荒”现象和部分汽车企业因员工薪酬问题引发停工的“工资门”等事件,近来成为各级政府部门、汽车行业及民众关注的焦点。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将于两会提交有关“提高一线劳动者收、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目标”的提案。李书福在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正在着手制定实现吉利员工“全中国收入最高”的最终目标。



全国政协委员、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接受记者专访


李书福谈到,吉利一线员工的收入目前处于行业中上水平,未来目标是最终实现吉利一线员工的“全中国最高收入”——这里的“全国最高”,将包括所有在华外资、合资及自主企业的一线员工收入标准。据介绍,吉利一线员工每年工资涨幅在15%到20%左右,李书福认为吉利员工收入目前已达到同类自主品牌企业的最高水平。


97年前,美国汽车大佬亨利?福特采用将行业“工资提高一倍、工作时间减少1小时”的方式,成功解决了企业飞速发展面临的“用工荒”,并最终改写了美国汽车消费形态,培养了具有稳定购买力的蓝领工人中产阶层;97年后,被评价为“中国版亨利福特”的李书福,是否为近百年前这一幕的重演做好了准备?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0年。汽车企业在生产一线工作的装配工月薪为1800元至4000元不等,从事产品研发、设计的工程人员略高一些,一般可以达到3000~5000元。国内汽车行业中,合资企业的一线工人年薪基本高于自主品牌车企员工,差距大约在1万元。而在合资企业中,欧美车企普遍高于日韩企业。在调查中,一汽大众的工人待遇最高,编制内的总装线一线工人年薪可达7万元。而日韩合资企业一线工人年薪在3万~5万元。两种企业一与线工人的薪酬差距将近一倍。


吉利一线工人每年的具体薪酬是多少?与合资企业还有多大差距?如何把握提升员工收入与成本控制之间的微妙平衡?亨利福特“涨薪策略”的成功,与其发明了大幅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的汽车流水线生产密不可分,吉利的“国内最高薪酬”策略,是否也将有创新的技术手段来化解员工薪资带来的成本压力?对此李书福并未正面回答。但关于打造“全中国一线工人最高工资”的目标,李确认其已经在制定和研究具体的执行计划中,不难看出,他对此显得信心满满。



以下为访谈实录:


记者:您的提案为企业一线员工谋利,与亨利福特当年制造“美国蓝领中产阶级工人”的加薪制度类似。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缓解了部分薪金压力。面对竞争依然非常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如何亨利提高员工待遇与成本控制之间做一个平衡?


李书福:我提的这个提案不是从吉利一线员工出发的,而是从全国的一线劳动者出发,这个一线劳动者不光是说在工业企业里面的一线劳动者,还包括所有的在各条战线上的一线劳动者,包括银行,包括通讯,电力等等,所有的一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都应该要得到提升,他们的合法权益都应该要得到保障。现在整个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这个调整和转变,基本的要素就是如何使一线劳动者的地位得到提升,使他们素养能够得到提高。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去做一线劳动者。


第一,太辛苦。第二,收入太低。第三,政治地位不高。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学技能,不愿意接受技工技师的培训,不愿意干活。而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中国产品的质量很难保障,技术很难进步,创新能力很难得到提高。整个中国的国际形象得不到提升,整个中国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得不到提高,就是这些问题都是因为中国的一线劳动者的地位太低。我这个提案不是说吉利,而是说整个中国,你现在采访的不是全国政协委员吗?不是吉利政协委员,老是说我们为吉利在选提案一样,不是的。


记者:之所以问到这个问题,是因为、您作为拥有众多一线员工的企业家,可能您对这个问题会更加有发言权。吉利是怎么做的,能做好控制产品成本和提高一线员工收入水平之间的平衡,未来其他企业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李书福:提高一线员工的收入,这个应该是全国统一的,国家要有法律和政策来保障一线员工的地位。在这个前提下,各个企业都要去响应贯彻落实,光是一个企业去这样做,其他的企业如果都不这样去做的话,整个中国的,刚才讲的那么多的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就现在而言,吉利在这个方面做得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首先吉利每年要给员工增加收入,每年要提高,提高的幅度当然不一样,我们想争取每年在15%到20%左右。但是我认为就是这样提高,还是不够,那至于说提高了以后,对于企业的竞争力是不是产生影响?这个恰恰相反,我认为提高了以后,虽然增加了一些成本,但是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对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是非常有帮助的。不要认为这一点工资的增加,好像就给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这个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提这个提案的目的,是要全国范围内,大家都要重视一线员工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收入,要提倡劳动光荣,而不是在一线劳动的人,反而这个地位还不如不劳动的人那么高,那这样的话,大家都不劳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要建立在一个非常稳健非常扎实的基础之上,而这种稳健和扎实,就是要把一线劳动者的素养提高,技能技工水平要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要得到保护,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要得到保护,就是这些是中国经济长久发展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写这个提案。


记者:您指的一线员工不是单单指制造业里?


李书福:不是讲,包括制造业在内所有的行业,各条战线,这些一线员工,讲的是动手的。


记者:如果国家要出台关于一线员工的政策或者号召的话,是不是国家应该对一线员工有一个政治的定义吗?


李书福:那肯定的,我提出的是一个大的概念和方向性的问题,具体去落实的话,工作量非常大,这就涉及到整个国家的管理能力的问题。


记者:您怎么看待税收杠杆的作用?燃油税中央与地方做了分成,财政收入所投入的配套基础设施,是否跟得上政府逐利发展汽车消费和使用的速度?


李书福:解决汽车拥堵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李书福: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现代化建设,这个你们应该同意吧,那么这个现代化建设,其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个现代化建设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调动和鼓励地方政府,解决汽车拥堵的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基础设施完善了,对于推动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摇号不能解决老百姓的购车问题


记者:摇号你觉得能解决拥堵问题吗?


李书福:当然能解决拥堵问题,但是它不能解决老百姓买车的问题,怎么又能解决拥堵的问题,又能解决老百姓买车的问题,那个方法不是更好。


记者:对于吉利有多大的影响?


李书福:对吉利现在在北京的经销商呢,本来就原来控制得比较好,我们没有发展太多的经销商,所以相对来讲,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


记者:修路是行车的问题,提案还谈到了停车的问题。我们看到日本的案例在停车场建设方面会引入民间资本,包括丰田也对日本的城市停车场建设也具有非常深入的合作。如果国家允许民间资本来做包括停车场的建设和停车管理的话,吉利是否会携资本介入这一领域?


李书福:我这个提案如果被采纳了,停车场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了,地方政府他会很积极地去创造条件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停车场的问题,老百姓买车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如果政府规划停车场,没有钱来建这个停车场,社会人一定会去投资建这个停车场,因为他们会预计到将来停车的人越来越多。所以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的问题,只要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来了,道路拥堵的问题,停车的问题,还是起来问题围绕汽车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只要让地方政府感觉到在他这个地方,汽车用得越多,地方财政收入越多,地方政府一定会


吉利一线员工的待遇为自主品牌中最高 每年涨薪15%-20%


记者:吉利一线员工的真实薪酬和待遇水平如何?有哪些福利?和国内其他同类企业相比,处在什么样的水平?


李书福: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看哪一个级别的员工。如果讲一线员工的话,看跟哪一个企业比了,总体来讲是中上水平。我们现在正在努力,每年我们有一个目标,最终要实现在吉利工作的员工是全中国收入最高的,这个我们正在制定计划,我们要研究如何去实现它。


记者:在自主同类企业当中,还是包括合资和外企呢?


李书福:包括合资和外企,在自主里面是最高的。


记者:每年涨多少?


李书福:15%-20%。


记者:您的两会提案和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一致,说明您在提两会提案时充分解读了中央相关政策。您的提案而言,中国企业家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李书福: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中国的企业家也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记者:就您而言,企业应该如何有效地和政府进行沟通呢?


李书福:我们是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政府让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这个是很重要的,这是中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这没有什么好讨论的,我认为听党的话,按政府指示办事,这肯定对的。


记者:您对04版的汽车产业政策修改有没有一些建议?


建议产业政策提高中国汽车的技术标准


李书福:我唯一的建议就是要提高中国汽车的技术标准,标准太低了以后,浪费资源,标准提的高的话,有利于中国汽车技术的进步。


记者:您能具体地谈一下哪些标准?


李书福:很多,比方说燃油经济性,环境保护的排放的标准,安全指标,车辆的大小,重量等等各种技术指标。


记者:您刚刚也说可能想刺激消费这一点,您觉得今年整个的车势的一个预测,您觉得增长会有多少?


不确定因素叠加今年中国车市走势难以预测


李书福:大家都说大概10%左右,那谁知道,也许10%,也许没有增长,也许负增长,都挺难说。个跟全球的经济,中国的经济,这个宏观层面完全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说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好,老百姓手里面钱多,买车的人就多。如果说这个道路拥堵问题解决得快,效果好,买车的人就多,如果石油价格不要涨得太快,或者说不要涨,甚至降下来一点,买车的人又多。所以这个都是各种要素联系在一起的。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2座8层 邮编:100005

电话总机:010-58280809 传真:010-58280810,010-58280820 会员服务邮箱:member@cccme.org.cn
会员服务热线: 010-58280888,010-58280836(工作日上午8:00-12:00 下午13: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