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9-07 00:00:00
遭受重创的全球车市更是迎来了久违的春意,虽然距离恢复繁荣尚有一段路要走,但是车市已经出现全球的回暖趋势。
正如我们在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做的专题“《忠诚的信仰》”那样,在经过一年的低谷之后,全球车市已经开始驶上复兴的道路。
所以,我们将以“《全球车市回暖地图》”策划,从全球各地的市场综合情况来追踪全球车市回暖的过程。
刺激政策起良效
“政策市”催暖全球汽车市场
当中国尝尽“政策市”的甜头后,全球范围内汽车“政策市”的浪潮正在兴起。从美国到欧洲乃至印度,购车税费减免成为当地推动汽车消费的主要手段。而效果异常明显:全球范围内,汽车市场回暖的迹象越来越明确。
全球车市回暖
最振奋人心的消息来自最严重的泥潭??北美车市。在美国政府推出的“旧车换现金”计划推动下,美国购车者热情大量释放。8月,美国汽车市场暂时摆脱了低迷状况。全美轻型车销量达到125.89万辆,同比增长4.9%。美国市场的汽车公司销量也分别获得不同幅度的上涨,虽然大部分仍处于同比下滑之中,但下滑幅度环比减小。
在日本,今年初以来汽车销量持续下滑的趋势终于得到遏制。据日本汽车协会数据,8月日本汽车销量达19.8万辆,同比去年增加了约4000辆。是今年初以来首次实现同比增长。目前日本大部分公司商用车销量仍在下滑,但大部分品牌的普通型和小型乘用车都实现增长。
欧洲汽车在今年6月即迎来正增长,令分析家们尤其感到乐观的是,欧洲“发动机”德国市场表现尤为强劲,有望提振车市进一步复苏。
全球汽车世界的第四极,以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为代表的金砖四国中,除俄罗斯汽车市场依旧低迷外,其他三国均获得快速发展。7月印度车市销量11.5万辆,同比增长31%,创两年来最高增幅,同时也实现连续第6个月增长。巴西上半年汽车销量达145万辆,同比增长3%。
而我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全年销量预期可超过1200万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国。
“V”还是“W”?
尽管全球车市一片红火,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欧、美、印度、巴西等国汽车销量的激增,其国内宽松货币政策和购车税费减免政策是最大功臣。
巴西财政部出台总额达15亿美元的减税措施,将汽车工业税减免政策延长,并将销售摩托车的社会保障金由3%下调至0。同时,巴西政府还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给车市注入信心。
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旧车换现金”刺激政策,消费者换购汽车可获3500至4500美元的补贴。该项政策推出后的2个月内,政府19亿美元总额的补贴金全部发放完毕,为车市带来了45.7万辆的新增交易。
印度、德国、法国、英国等主要国家均推出了购车减少消费税等政策,通过降低买车成本刺激消费者去买车。“印度汽车销量增长主要归功于银行利率的降低、新车型的刺激、降低车辆消费税以及央行数次调低利率等措施。”印度当地媒体说。
宽松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刺激增长,但过度放贷却会制造出另一个泡沫。尤其是汽车信贷成为主要购买方式的欧洲和美国。2008年,美国正是因为银行紧缩信贷,导致车市大幅滑落。
在中国,信贷之门或有收紧的苗头,虽然中国消费者购车极少依靠信贷手段,但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却会影响其购买信心与购买欲望。财政部部长谢旭人9月初表示,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还没有结束,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还不足,特别是全球贸易大幅减少,很大一部分企业还面临生产经营困难,失业率高企,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仍处于下降状态。
也因为此,国内和国外一些分析师开始认为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将出现W形反复,汽车消费也将随经济大势出现同样波动,“解决消费需求萎缩以及消费者信心受挫等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出现曲折和反复。”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员肖炼说。唐柳杨
“金砖四国”成全球车市复苏引擎
在欧洲、北美、日本等成熟市场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在“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除俄罗斯依然处在下滑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之外,中国、巴西、印度今年以来是全球汽车市场中表现最为稳健的国家,成为了全球车市中力挽狂澜的中坚力量。
成熟市场的持续下滑,和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的稳健表现,使全球汽车行业向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开始加速,新兴市场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
“金砖四国”成车市中坚力量
面对去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汽车销量下滑,在去年底、今年初,中国、巴西、印度等普遍实行了包括减税在内的一系列政府救市政策,无一例外都在今年第一季度遏制住了下滑的势头,实现了销量的同比增长。
中国市场在政府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下,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前7个月,我国汽车销量达718万辆,同比增长23%。从3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销量超过1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虽然8月份官方汽车销量数字还没有最终出炉,但根据率先披露的几个厂家的数据来看,实现同比的大幅增长没有任何的悬念。
从2月开始,印度车市就摆脱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滑,开始逐渐回暖。今年7月份,受低利率和新车发布的影响,汽车销量的增幅达到了最高峰,同比增长高达31%,至115067辆,取得了自2007年2月以来最大的同比增幅,这也是连续6个月同比增长。8月份的整体数据虽然尚未公布,但是根据陆续公布的数据,8月的同比增长将达两位数。
孟买花旗集团分析师Jamshed Dadabhoy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印度政府的一系列刺激方案,其中包括降低汽车消费税等。另外,“消费者融资与信贷环境有所改善”,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受减税政策的影响,巴西汽车销量在今年3月份结束了下滑,取得了同比17%、环比27%的增长。到6月份,受减税政策到期、降价以及消费者信心恢复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巴西汽车销量达30多万辆,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达21.5%,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峰。
虽然7、8月份巴西汽车销量开始出现了环比下滑,但7月同比持平,8月同比增7.12%。前8个月的汽车累计销量为192万辆,同比增长3.94%。
俄罗斯“落伍”
金融危机无疑将加速全球汽车产业由成熟市场,向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移,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未来,面对这种发展趋势,汽车行业也将改变其运作模式和思路。
在本世纪初,各大汽车厂商就认识到了汽车产业的这种发展趋势。从2002年开始,全球市场90%以上的新增汽车产量流向了“金砖四国”,而在过去5年里,“金砖四国”的汽车产量每年增加15%以上。
2008年,“金砖四国”以2000万辆左右的汽车产量超越了北美市场(美国加加拿大)的1740万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今年,随着北美市场的持续衰退,这种产能上的差异还将继续扩大。
目前,在“金砖四国”中,同样处在亚洲的印度和中国,以其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增长的中产阶层,发展的潜力最大。特别是印度,每千人仅11辆的低汽车保有量,为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做好了准备。
俄罗斯成为今年“金砖四国”中唯一的下滑者。今年以来,虽然俄罗斯政府也出台了强力的救市政策,但是前7个月,俄罗斯市场乘用车销量仅88万辆,同比下降达50%,
俄罗斯市场集中表现出了新兴市场的脆弱性,这也是所有新兴市场需要警惕的现象。俄罗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过于依赖政府政策扶持,国内厂商技术水平不高,国外厂商以进口组装为主等弊端在新兴市场中都有体现。
欧美日传统三大汽车市场复苏之路依然漫长
刘霞
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在剧烈的震荡中聚合、裂变,全球三大传统汽车市场欧、美、日在深不可测的危机中相继受困。
终于,笼罩了20多个月的阴霾在各国政府积极的政策引导下逐渐消散,正在复苏中的传统车市三强甚至成了促使全球车市8月份强势回暖的巨大引擎。
美国:终结21个月下滑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北美市场一直是全球汽车制造企业必争之地,不幸的是,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率先将美国人对汽车产品的消费欲望席卷一空。
今年1月份的美国车市创下该国汽车工业27年来最低月度数据:销量下滑37.1%,仅卖出65.6881万辆汽车,而2008年1月份的销量是104万辆。这样的开局实在惨不忍睹,不仅美国本土“三大”全部下滑40%以上,就连日系车也未能幸免,本田、日产和丰田1月份的跌幅均超过27%,但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奥巴马政府的“旧车换现金”计划似乎来得迟了一些,但这并不影响提振车市的效果。7月政策实施当月,美国车市销售出99.8万辆轿车及轻型卡车,同比增幅-12.2%,达到此前11个月以来单月销量的最好水平。
随即而来的是,更多的汽车公司转危为安,福特汽车7月份同比增长2.4%,现代汽车、斯巴鲁渐入佳境,同比增幅高达9.0%和34.2%,走出破产保护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创造了今年以来最小销量降幅,丰田的降幅开始收窄。
8月,美国车市在政策刺激下结束了21个月的持续下滑,实现同比1%的正数增长,当月销量也达到126.21万辆,按照单月销量折合成年销量,美国已重新坐回“第一”的位置。
欧、日车市:补贴救市
虽然没有美国车市这般跌宕起伏,但作为世界老牌汽车市场,欧洲市场同样经历了极不平常的8个月,本已十分饱和的欧洲车市在今年初跌入历史的冰点。
但是随着法国、德国、英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在上半年迅速出台类似汽车“报废补贴”、“以旧换新”等鼓励计划,欧洲各国车市回暖迅速。德国回暖最快,7月新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9.5%至34万辆。当月,英国乘用车新车总注册量为15.7万辆,15个月来首次同比上升。受益于本土品牌旺销,法国家用轿车销量同比增长3.1%,接近18.9万辆。
到了8月份,欧洲各国车市全面升温,8月意大利新车注册量年比增长8.54%,法国新车注册量延续7月增长势头,达到7%,就连欧洲市场回暖最慢的西班牙也结束了汽车销量连续15个月同比下滑的局面。
然而,政府的利好政策并非百分百灵验,同为世界传统汽车市场的日本,在旧车置换新车优惠以及环保车购买优惠措施的刺激下,车市并未立即升温。
4月1日,日本开始实施“绿色税制”,免除了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清洁柴油汽车时的多项税收。但是当月汽车销量仍然同比下滑23%至284035辆,创下41年来最低纪录。
一直到7月份,日本汽车产销量依然同比下降31.9%和5.2%。下滑的局面直到8月份才得到遏制,来自日本汽车交易商协会的数据,8月份日本国内轿车、卡车及大客车的新车销量较上年同期增加2.3%,为13个月来首次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全球车市传统三强正在触底反弹,但这无疑是在各国政府财政补贴的前提下得以实现的,短暂的政策作用过后车市将走向何处,各国汽车分析人士看法不一。
而另一方面,虽然法国政府已经声明汽车以旧换新补贴计划将一直实施到2010年年底,但德国、美国政府已经宣布取消政府补贴计划,这引发了诸多悲观情绪,德国国际机动车制造商协会(VDIK)主席沃尔克朗格说,补贴池已经不多了,之后对新车的需求将显著下降。
全球传统汽车市场的复苏之路依然十分漫长。
“海外市场复苏还需3年”
专访理特管理顾问公司CEO托马斯?席勒
全球的汽车产业在下半年呈现出触底反弹的态势,不过,回暖的趋势是否已经形成,从目前来看仍旧难以判断。
理特管理顾问公司大中华区CEO托马斯?席勒博士就此话题接受了CBN的专访。
CBN:从8月的销售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全球各地的汽车销售情况,已经逐渐有触底反弹的迹象,你觉得趋势已经确定了吗?
席勒:从全球的角度来看,汽车行业趋于平稳状态。但是海外市场至少还需要3年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不过中国属于这个趋势中的例外,由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上半年中国的销售增长显得格外突出。
CBN:目前,一些市场销售火爆的局面与政府购车奖励计划有关,你觉得政府刺激政策的热度过去后,车市的发展情况会如何?
席勒:比如德国,政府也在年初的时候出台了一些鼓励汽车行业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慢慢就会取消。这些现金补贴的方式主要是对小型车的销售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大型车受到的影响非常有限。在有这种政策支持的国家里,汽车经销商都出现销售火爆,但是二手车的销售受到负面的影响,因为所有二手车的价格水平都下跌了。对于新车价值的长久影响还有待关注,我们发现经销商们都认为火爆局面以后会出现严重的低迷,也就是说销售后面会下降,因为消费者提前实施了他们的消费计划,但是整个市场的基本情况和消费总需求没有变化。
CBN:现在有人预估,美国年销量可能在1250万辆,你对这个数字乐观吗?对于中美销量全球第一大比赛,你认为谁会最后胜出?
席勒:美国汽车销量的最终数据完全取决于政府补贴政策支持,也就是说通过折扣退现的方式可以多大程度上帮助销售业绩的提高,这将是一个未知数。不过美国1250万辆是可行的。我们相信未来中国和美国在全球汽车行业肯定是不分上下的状态。
CBN:对于欧洲、日本两大区域性市场,你如何看待它们恢复的速度?
席勒:欧洲和日本的汽车市场恢复会比美国慢。2010年对于欧洲和日本都还将是比较困难的一年。在欧洲,相应的政府补贴政策年底取消,对于明年的销售肯定是负面的影响。
CBN:2008年,全球生产汽车7053万辆,2009年已经过去8个月,你如何看待全年的生产和销售数字,会出现较大下跌吗?
席勒:全球的汽车市场,除了中国以外,都受到了危机的重创,最迟2012年,全球的汽车销售水平才可以达到2008年的水平。
CBN:你觉得2009年下半年,左右全球销售数字变化的因素还有哪些?
席勒:影响销售的主要因素是政府的补贴和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这些出台的计划,短期内能够立竿见影,但是却会提前吞噬未来的需求。长期来看,这些补贴不能够改变市场的总体需求。我们看到西方一些国家出现了产能过剩,这将是未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CBN:中国国内一些汽车企业正在不断扩充产能,让人有产能过剩的隐忧,你觉得这个问题需要担心吗?中国市场未来会有多大容积?
席勒:中国政府今年出台的政策对小排量、小型车的影响巨大,所以出现产能过剩的企业,应该是那些大量投入小型车的企业。不过从中期来看,产能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中国汽车市场不断增加的需求。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第一次购车。因此产能过剩的风险是有限的,最多也就是2010年一年。